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哈尔滨医科大学

以评估为动力 推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医科大学建设

来源:www.hrbmu.edu.cn
摘要:哈尔滨医科大学在80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始终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与时俱进,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鲜明特色的医学院校。近几年来,学校以各类教学评估为契机,以保证人才质量为目的,以教学改革为发展动力......

点击显示 收起

   哈尔滨医科大学在80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始终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与时俱进,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鲜明特色的医学院校。近几年来,学校以各类教学评估为契机,以保证人才质量为目的,以教学改革为发展动力,保持优势,发挥特色,加强建设,固化成果。学校先后在国家理科基地评估、七年制医学教育质量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一步推进了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科大学奋斗目标的建设进程。
    一、准确把握评估的实质,明确和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明确而端正的办学指导思想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迎接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学校遵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精神,结合学校“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制定,进一步分析了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新审视了学校的实力和有利发展的诸多因素及其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明确将“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适应国家及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成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基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作为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明确方向,办学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学术地位不断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培养了一批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以评促建,推进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学校以评估为契机,强化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推进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教师培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我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注重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十五”以来,学校实施了以“十、百、千人才工程”为重点的人才战略。通过强化青年教师培训、支持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出国学习和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举办英语培训班等各种措施,以及出台相关政策,创造良好的吸引人才的环境,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充实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了一支数量比较充足,结构合理,并初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改善教学条件,确保教学运行需要
    我校借助“211工程”建设的机遇,一方面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一方面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在“十五期间”,建设54座位计算机实验室和多功能教室10个、56座位多媒体语音室5个、实验教学中心7个、临床技能训练室27个;新建综合教学楼4.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楼2.5万平方米、学生餐厅1.4万平方米、临床医疗用房25万平方米;重新修缮基础医学教学楼5栋,2.8万平方米;2.05万平方米体育馆和2.6万平方米新图书馆正在建设中;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网络框架,信息网络覆盖了教学、办公、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各个角落。校园网上现有校精品课程20门、网络课程35门、23个学科175部视听资料,3个学科的素材库,7个学科的病案库。为了配合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考核,加强了计算机试题库、计算机临床辅助检查病例图库、网上病案库建设,收集和编制典型病例1688份、各种素材图3286幅。
    (三)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校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结构。现行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为目的,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整体优化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从而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被不断赋予新的要求,同时注入新的内容,积极进行新的实践。在“十五”期间,建设国家精品课5门、省精品课11门、校精品课20门;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 141 项,国家级课题5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6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 项。
    (四)坚持不断投入,创建一流的临床教学基地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一流的临床教学基地保证临床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始终重视临床教学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通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逐步解决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临床教学模式,形成了我校长期致力于临床教学基地优化建设、保证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办学特色,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四所临床医学院都有条件优越的临床教学大楼和充足的教学行政用房。各教学楼自成体系,内外环境优雅整洁,为师生提供了舒适、方便的教学和学习的场所。所有的大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演播系统;建立了计算机室、语音室、手术科室闭路直视系统;建立了由综合技能训练室、网络教室、实验诊断实验室、影像实验室、诊断学实验和手术学实验室组成的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在临床教学和毕业考核中引进使用“标准化病人”等,临床医学院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为培养临床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教学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我校注重现代教育管理思想,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教学管理的基本建设。先后制订了《哈尔滨医科大学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工作管理条例》、《哈尔滨医科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加强教学管理的文件,完善教学运行管理、临床教学与实习教学管理、学籍与学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规章制度。各学院和教研室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补充规定。学校为加强教学管理和规范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建立了体系健全、内容规范、标准统一、有史料价值的教学档案建设工作。实施学校、学院二级教学督导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能,充分发挥了“督教、督学、督管”作用。
     三、巩固成果,认真整改,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评估是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种手段,是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的一次高质量、高效率的全面诊断,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全面的严格检验。在巩固评建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校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实现学校下一步建设目标,要继续贯彻“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建设方针,通过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和讲座教授岗位、加强教师培养考核、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人才、改革人事制度,以及开展学科评估等措施,进一步培养和造就名师、名专家和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有发展活力、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师资队伍。
    (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深化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努力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是摆在学校面前的永恒主题。尽管在教学改革方面,已经做了大胆的尝试和进行了认真的实践,但与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势的要求,以及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相比,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因此,以参与教育部“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为契机,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出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人才为目的”,深入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继续坚持与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办学,打破校际界限,加大开放办学广度与深度。
    (三)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
    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变化,学校将按照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从而确保教学良好运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给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通过开展和接受评估,促使学校建立自我约束与监控机制,构建学校教学工作良性运行环境;促使学校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的要求,规范管理,强化建设,及时检查和诊断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问题与不足,不断调整工作状态,使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运行轨道。
    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就要继续走改革开放和特色发展的道路,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根本,构建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医疗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早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