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哈尔滨医科大学

荧光做“向导” 切除胶质瘤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
摘要:附属一院神经外科技术国际领先46岁的杨女士因间歇性左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经核磁共振检查被确定为恶性混合型脑胶质瘤,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手术中很难将这颗“地雷”彻底排除掉。在转往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后,科主任赵世光教授采用国际先进的荧光引导技术,在显微镜下成功地为杨某......

点击显示 收起

附属一院神经外科技术国际领先

 

    46岁的杨女士因间歇性左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经核磁共振检查被确定为恶性混合型脑胶质瘤,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手术中很难将这颗“地雷”彻底排除掉。在转往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后,科主任赵世光教授采用国际先进的荧光引导技术,在显微镜下成功地为杨某完整地切除了肿瘤病灶。迄今为止,这位女病人生存期已突破两年多。

    据介绍,自2006年10月在国内率先开展荧光引导脑胶质瘤切除这一新技术到现在,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已成功积累了40例手术经验。所有病人术后均复查核磁共振,证实肿瘤切除比较完全,未伤及正常脑组织,没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此项临床研究成果目前已多次刊发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并受到了本领域外科专家的高度重视。

    脑胶质瘤是一种呈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平均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左右,原因是常规手术很难将其彻底切除,残存的癌细胞又构成了复发的基础,而术中盲目扩大切除范围又会导致神经功能的缺失。因此,术中能够精确判断肿瘤边界至关重要。针对这一棘手难题,赵世光教授在国内率先使用了一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5-氨基乙酰丙酸(5-ALA),用它作为“向导”,指引脑胶质瘤的切除。结果证实:5-ALA能顺利地进入脑瘤细胞内,使瘤体及其浸润部分显示不同强度的红色荧光,从而在荧光显微镜下就能清晰地分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客观、实时地判断脑胶质瘤的切除范围。同时,这种发光物质可起到光动力学效果,达到双重杀伤肿瘤的作用。

    赵世光教授等人在积累的混合型胶质瘤、星形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B细胞淋巴瘤等40例荧光手术病例中发现,利用荧光手术系统激发肿瘤,瘤体发出可见的荧光并显现出其边界。医生可根据荧光区域强度判定切除肿瘤的范围。术后,将肿瘤中心、边界和周边等部位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和生物学行为等检查,其结果显示:不同部位肿瘤标本的生物学行为和荧光强度是一致的。由此证明:术中荧光手术边界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而临床追踪随访结果亦表明,在上述所有病例中,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平均生存期突破了19个月,达国内最好水平。

    据悉,目前全世界仅有中国、德国和日本等三个国家的神经外科专家能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

 

 

(撰稿:衣晓峰 王 言)

作者: 2009-3-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