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哈尔滨医科大学

我校学生李倩、张燕芳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来源:哈尔滨医科大学
摘要:科技放飞梦想挑战成就未来11月1日,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下帷幕。经过近一周的专家评审和问询答辩,我校04级临床七年制学生李倩、张燕芳合作完成,并由微生物教研室钟照华教授指导的科技作品《上转化纳米颗粒发光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荣获本次“挑战......

点击显示 收起

科技放飞梦想  挑战成就未来

 

 

    11月1日,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下帷幕。经过近一周的专家评审和问询答辩,我校04级临床七年制学生李倩、张燕芳合作完成,并由微生物教研室钟照华教授指导的科技作品《上转化纳米颗粒发光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荣获本次“挑战杯”竞赛国家级一等奖。这是我校自2003年参加“挑战杯”竞赛以来第三次获此殊荣,同时也是本次竞赛我省所有参赛高校中获得的唯一最高奖项。凭借这一作品的优异成绩我校的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27位,在所有参赛的医科院校中排名第六。

    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本届“挑战杯”竞赛,以“科技放飞梦想、挑战成就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国1000多所高校的数百万大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历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届赛事。最终进入决赛的参展项目1106件,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343件,自然科学类作品763件;入围高校432个;参加终审决赛的师生共4000余人。

 

 

    今年恰逢“挑战杯”创办20周年。20年来“挑战杯”竞赛每两年举行一次,培养和挖掘出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作品。“挑战杯”的获奖者中,已经涌现出两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和20多位教授博导。许多目前流行的高科技产品最初的原型都源自“挑战杯”。“挑战杯”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

    多年来,我校在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手段上都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理科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基地培养项目、“春雷计划”虚拟课题竞赛等都为我校学生参与科研积极创新提供了平台。在这种力量的感召下,我校于2003年首次正式报名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一举夺得了当年我省获得的唯一一个一等奖,从此奠定了我校学生科技作品在“挑战杯”竞赛和省内高校中的较高地位。此后,我校学生又先后于2005年上海复旦大学,2007年天津南开大学,200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斩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哈医大学生的参赛作品在获奖质量上业已成为了我省高校的领头雁,这充分证明了我校学生自主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哈医大在全国医药生物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众多聪慧沉稳的医大学子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渴望,在“挑战杯”的舞台上演奏着属于自己的壮美华章。从“春雷计划”虚拟课题竞赛的“纸上谈兵”到创新基地里的“真刀真枪”,无处不凝结着挑战者辛勤的汗水与智慧的光芒。我们的作品虽然没有华丽的包装,但扎实的科研功底和独具匠心的科研设计却使它们熠熠生辉,厚重而富于力量。岳朋、徐杰、马文才、钟国才、李倩、张燕芳,这些响亮的名字不仅是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舞台上胜利者的符号,同时也是哈医大学子挑战自我,求实创新的榜样。

 

 

 

撰稿:岳鹏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