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中医文化系列讲座之十七——汉代医学与儒学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
摘要:2010年6月2日晚18:30,由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共青团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协人文部协办的中医文化系列讲座第十七讲在仙林校区教学楼B7-101举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兴无先生应邀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汉代医学与儒学》的专题报告。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著有......

点击显示 收起

 

2010年6月2日晚18:30,由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共青团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科协人文部协办的中医文化系列讲座第十七讲在仙林校区教学楼B7-101举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兴无先生应邀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汉代医学与儒学》的专题报告。

740)this.width=740" />

徐兴无教授是国内外知名学者,曾先后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和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著有《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刘向评传》、《孟子》等多部个人学术专著。

徐教授首先向大家向分析了先秦时期儒家与医术的关系。无论是孟子提出的养心、养气、养性之事,还是荀子的“治气养心”与“治气养生”学说,都已经开始吸收医术理论来阐述修齐治平的身心观念,都强调养心的意义大于养生。战国秦汉间,道家和阴阳家摒弃了封建氏族王国宗法观念中以上帝、祖先构成的天道,建构了以“道”作为宇宙的起源和本体,以“气”、“阴阳”和“五行”作为宇宙生成与构成的新天道观和新宇宙论,流行而为诸子公认的形而上学范畴,诸子的道论和方技、数术的知识体系大都按照新宇宙论的图式建构。因此,战国秦汉间的儒家的道德教化思想与政治思想得以融合许多方技和数术。对于儒家而言,政治和伦理教化的目标是改善人的性情与气质,所以需要融合医术建构一套观测性情和治气养心之术。他指出,到了汉代,经学确立,又使得儒学承担起教化天下的的重任,促使其整齐百家、包容方术,将自我建构成万能的圣教 。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数”的思想,汉儒借助战国秦汉间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框架的宇宙观和医术建构其道德原理和治国之术,发展出了一套更为完整的道德、政治与医术相结合的理论。汉儒不再像先秦儒学那样借喻式地运用医术话语,而是将儒术与医术进行直接的对接,显示出汉儒重视治气养性的思想倾向。在阐述这一问题时,他向大家列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说明汉代儒学文献特别是谶纬文献中保存了丰富的上古医学内容,可与《黄帝内经》、马王堆出土的医书等互证。

徐教授最后指出,汉儒用阴阳五行的知识框架与思想模式,整合了先秦诸子的人性论,确立了儒家的道德修养和礼义教化的宇宙根据。汉代的人性论与先秦诸子的人性论相比,在思想方法与理论形态上已经发生了的巨大转变。不再呈现为思辨的观念,而呈现为知识和医术的形式。这种转变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统一思想与学术,而且要将人性论的兴趣从对人性的反思和自我精神的修炼转向掌握与改造人性的社会实践。

徐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生动的解说加以大量的文献资料,极具说服力与启发性。教室里座无虚席,还有的同学是站着听完了整场讲座。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周易、五行学说等问题与徐教授进行了交流、探讨。大家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对我国的传统医学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

740)this.width=740" />

 

作者: 人文社会科学部 闫春燕 2010-6-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