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儿中心接收四川灾区病人

来源:儿中心
摘要:接卫生局通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作为上海接收四川灾区伤病员第一梯队,将在这一周内陆续接收病人。今天(26日)11点及晚上8点将有两批病人分别抵达上海虹桥机场,预计到达儿中心为下午1点及晚上9点半。儿中心于昨天(25日)开始准备接收病人的具体工作。专门为灾区病儿们准备的房间充满了家庭氛围。...

点击显示 收起

    接卫生局通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作为上海接收四川灾区伤病员第一梯队,将在这一周内陆续接收病人。今天(26日)11点及晚上8点将有两批病人分别抵达上海虹桥机场,预计到达儿中心为下午1点及晚上9点半。根据通知,首批来院的病人多为骨科病人。
    儿中心于昨天(25日)开始准备接收病人的具体工作。目前,医院骨科、外科、内科监护室分别留置床位,共有20张左右。医护人员自觉取消了所有假期和外出,紧急组成了包括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感染科、内科护理部在内的医疗专家小组,并制订日讨论会诊汇报制度。同时,我院社工部为即将转来的小病人安排好住院生活。专门为灾区病儿们准备的房间充满了家庭氛围。社工和志愿者们在每个床头都系上了太阳花,太阳花无时不透出灿烂的笑脸,让人充满了希望。
    考虑到四川来沪病人可能随身没有携带日常用品,社工们周日即为他们准备了全新的牙刷、毛巾、水杯等生活日常用品。为使小病人在院的生活能更加丰富轻松,社工们还挑选了各类图书、玩具,在细节处为病人想得更多。后勤保障部门也为病人家属准备了休息安顿的房间。社工们计划,病人住院后,将对安排一名社工对一个家庭的“一对一”对口方式,为病人和家长提供包括生活咨询、心理疏导、医患沟通、病员陪伴等服务,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上海的生活。另外,社工们也将组成小组,为病员们进行团队分享型的专业小组活动,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
    26日上午8点,医院就召开了接收灾区病人的工作会议。根据转运计划,我院将在今天收治4名患者。十点左右,接卫生局通知,儿中心加收一位盆骨骨折重病人,对此医院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下午12时15分,接通知伤员已从虹桥机场出发,虽然知道虹桥机场离儿中心有一段距离,但医护人员包括院领导早早地就等在抢救通道,顶着太阳,连饭也忘了吃。
    下午1时半,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1时32分,第一位病人安全转运到儿中心骨科病房。紧接着又有两位病人到院,出乎意料的是,原定接收三位病人的计划突然变成了接收6位。医院立即抽调了人员继续进行接送。到下午1时56分,最后一位病人安全转运入病房。
    6位病人分别来自四川绵竹、什邡和都江堰,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5岁(都是男生),其余4位为女生。安顿好病人,医院立即组织了专家组进行会诊。由于病人随身携带的病例情况不甚详细,而孩子也无法清淅描述出受伤及治疗的经过,因此医院连夜为孩子们安排全身影像诊断检查。影像诊断科主任60岁的朱铭教授,主动加班,为孩子们一位一位检查。经诊断,4位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分别是: 14岁的小军(化名),盆骨骨折,且感染;13岁的小霜(化名)可能有坐骨神经的损伤;6岁的星星(化名)右股骨骨折且术后感染较严重;5岁的亮亮(化名)颅内感染。
    来到了上海,孩子和家长的心情都非常好。但就在从成都出发前的一天晚上,成都由于6.4级的余震,还是让这些惊魂未定的孩子后怕不已。不少家长告诉我们,这些孩子都是从倒塌的废墟里被救出来的,他们受了不少惊吓。年纪小的几个孩子晚上经常做恶梦,突然醒来会惊恐地问妈妈房子塌了吗?!有的孩子害怕摇晃的感觉,5.12以来,四川灾区一直有余震,每一次余震都让孩子们担惊害怕。就连今天坐飞机起飞时的稍许摇晃都让有的孩子哭闹不止。儿中心社工部主任季庆英老师表示,医学治疗的同时,我们也将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我们安排了志愿者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我们也会组织3-4节团体小组活动,通过经验分享来缓解心理紧张的不良情绪。
作者: 2008-5-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