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伴随着电极发出“滴”的一声,正在与家人玩耍的小卡西刹时愣住了,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对于从小就没有听觉的5岁西藏小女孩――贡桑卡西来说,这轻微的一声,却翻开了她生命的崭新一页。看到了小卡西的反应之后,医生再次给出了一个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这一次,小卡西放下了手中的玩具,转头开始四处寻找声音源――这正是昨天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看到的喜人一幕,医生为在西藏地区首位植入人工耳蜗的小卡西进行调试的一个场景。
今年9月中旬,受卫生部妇社司指派,由上海市卫生局王磐石副局长带领的国家督导组一行6人专程来到西藏自治区进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指导。新华医院副院长吴皓教授作为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组组长参加了此次督导工作,并出席了9月17日下午的西藏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新华医院捐赠了价值25万元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仪,并为当地一名聋儿捐赠了价值16万元的人工耳蜗装置。小卡西便是从20多名听障儿童中选出来的幸运儿。
启动仪式结束后,吴皓教授赶赴自治区人民医院,亲自为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江达县5岁的小女孩贡桑卡西免费实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由于藏区当地没有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3岁前家长一直不知道小卡西的听力有问题,只觉得她对周边动静毫无反应,上医院检查才知道她是先天性听力障碍。东奔西走求治,佩戴了助听器,进行了语言训练,效果不佳。因无力承受人工耳蜗植入高昂的费用和当地医疗技术水平所限,至今不能开口说话,本次吴皓教授为其进行的手术,是西藏地区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耳聋儿童最终的语言发育水平并不取决于其严重的程度,而取决于其被发现和干预的早晚。出生后的前三年被认为是一个人语言-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对新生儿听力障碍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一项重要的母婴保健工作,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是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防治儿童听力残疾、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为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组长单位,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长期以来致力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和普及,负责制定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并承担了一系列相关的课题研究,建立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体系,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相关经验也被卫生部定为推荐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此次,吴皓教授还在妇儿保健及临床业务师资培训班上作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诊断”的授课,对当地的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技术指导,帮助西藏自治区内逐步成立各级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和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
如今小卡西术后恢复良好,近日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顺利完成开机调试并开始术后言语康复训练。相信不久,她就能回归正常人的行列,可以和同龄儿童一起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