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为国家需求和服务民生作科研

来源:科学时报
摘要:11月1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召集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成果突出的部分科研人员,座谈讨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科院动物所所长张知彬在结合十七大精神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时说: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认真总结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进行不断改革和调整。好的成果一定要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并在学科交叉领域选好切入点。中科......

点击显示 收起

        11月1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召集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成果突出的部分科研人员,座谈讨论贯彻十七大精神。

        “很及时,也很重要!”中科院动物所所长张知彬在结合十七大精神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时说:“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认真总结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进行不断改革和调整。好的成果一定要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并在学科交叉领域选好切入点。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无公害技术控制等领域有所作为。”

        中科院动物所党委书记段恩奎说:“要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与提高研究所的科技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全体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生牢固树立创新为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

        “没想到会获奖!只是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好时机,处理好了和地方的关系,再加上点运气。”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结合科研实践谈学习体会总结说。2006年和2007年,张润志主持的“入侵害虫蔬菜花斑虫的封锁与控制研究”、“新疆棉蚜生态治理技术”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度评奖已公示)。

        在新疆自治区、甘肃省从事科研的经历仍让张润志无法忘记。1991年他第一次坐飞机就去了新疆,截至今年10月,已经到过新疆42次,到过新疆86个县(市)中的82个。“我的老师、同学、学生都去过这些地方,每次都呆半年以上,到过那里的同志都有一个看法:不用说工作,能在那里玩6个月就算本事。”他笑着说:“取得科研成果的真正原因还是赶上了新疆大种棉花,当时的棉产量占世界的1/12,国家和地方对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相当重视,也有重大需求,我们则瞄准了这一需求。另外,长达15年的合作,没有地方的支持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谈到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对科研的重要性,立即在动物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上引发了共鸣。王雁玲研究员与协和医院合作承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她说:“我不是学医的,中科院也没有专门的医学研究机构,临床医疗课题需要我作研究,我的研究也需要拓宽知识面,需要与一线医疗单位合作。”

        科研人员在谈到科研成果产出的时候,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另一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研究所首先要有科研的和谐氛围。戴家银研究员于2001~200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从事生物化学博士后研究,但没有选择留在国外,而是选择了回国,通过“百人计划”选择来动物所工作。谈及回国的原因,他说:“近年来,国家将发展科学技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增加了投入,创造了更加和谐的科研环境。搞环境研究的本来应该去生态研究单位,但是动物所提供的科研环境,使我更容易组建科研团队,使我的研究与生命科学更好地结合,也更容易与国家需求相结合。”

        陈大华研究员是作干细胞研究的,他也是动物所在2005年通过“百人计划”引进的科研骨干。他的实验室研究需要一台大型专用显微镜,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要求距所领导的响应时间不足3分钟。动物所副所长陈浩立即叫来所里设备报批的负责人与陈大华商议。

        秦启联博士在动物所作产业化的相关研究,他对和谐科研环境的体会更深。他说:“作产业化不同于搞基础研究,不能按部就班,否则就会错失良机。以前,论文还是产业化人员的重要评价标准,但现在的评价标准已经多样化了,论文不再是作产业化研究的人员的重要评价标准。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使我们能一心一意做好生产和产业化技术的突破。”

        陈浩在谈到如何处理好自己培养的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时比喻说:“你要对大儿媳妇好,就不怕二儿找不到媳妇!塑造出和谐的以人为本的科研环境才能吸引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科研。近日,已有多位曾发表过高质量学术论文的科研人才前来动物所求职。”

        而主持过多项“863”项目的乔传令研究员的发言则更为实在:“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就要‘顶天立地’,‘顶天’是指发表高质量文章、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立地’则是做好产业化,真正服务群众。”乔传令正在作降低农药残留产品的研究。她说:“真的希望大家在采摘的时候能把农药留在我研究的消毒纸巾上,而不会吃进肚子。”

        和中科院其他单位的研究人员一样,动物所的科研人员讲的都是自己的科研经历和体会,他们的“故事”虽然不同,但有几个字眼是相同的——国家战略需求、民生、和谐、科学发展。张知彬说:“为谁作科研?为什么作科研?在我看来,一是国家需求,二是服务民生。”
 

作者: 佚名 2007-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