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奋战在农业科研一线的新当选工程院院士

来源:生物通
摘要: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12月29日结束。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自今年1月初启动以来,经过提名、遴选,第一轮评审,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主席团审议、报请国务院备案等程序,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共选举产生33名新院士。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21人。农学部新增院士五名,有两名新院士的年龄分别是44和45......

点击显示 收起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12月29日结束。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自今年1月初启动以来,经过提名、遴选,第一轮评审,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主席团审议、报请国务院备案等程序,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共选举产生33名新院士。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21人。



  农学部新增院士五名,有两名新院士的年龄分别是44和45岁,他们也是本次工程院院士增选中年纪最青的新科院士。这两名年轻院士就是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动物克隆专家李宁和华中农业大学的果树学专家邓秀新。



  李宁 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的创造者



  李宁,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生导师。李宁于1991年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先后在西德小动物研究所,美国明尼达大学、日本农业水产尖端技术研究所学习、工作。现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和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宁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和欧盟第5框架计划PigBioDivII计划的负责人。



  曾获得国家级科技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和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3项,获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863计划先进个人,国际WCGALP青年科学家奖,首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遗传学会“李汝祺”优秀论文奖等奖励。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80多篇。主编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动物遗传学》和英文专著《GenomicsandBiotechnologyinLivestockBreeding》,获得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18项专利处于公示期。他还被当选为“遗传学应用畜牧生产国际委员会”的亚洲委员,并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同时还担任《AnimalBio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编委。



  值得一提的是,李宁培养出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克隆猪供体细胞来自于我国地方优良猪种——香猪的胎儿,受体卵母细胞来自屠宰母猪的卵巢。研究人员将实验室构建的克隆胚植入母猪体内,经过116天的孕育,代孕母猪共产下3头小猪。其中存活一头,体重1130克。开展猪的体细胞克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医学上可以为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以及疾病模型研制提供理想的材料,在农业上可以丰富地方猪品种改良以及地方优良猪种保种的手段。猪的体细胞克隆难度比牛、羊大,此前仅有英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及德国获得过猪的体细胞克隆后代。



  邓新秀 45岁 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果树学博士



  现年45岁的邓秀新,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果树学博士,1992年30岁的他晋升为教授。上世纪80年代初,他师从我国已故老一代柑橘专家章文才教授。读硕期间他在“柑橘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攻博时,他承担了农业部“七五”攻关课题。在章老的指导下,开始攻克生物工程技术领域里的难关———柑橘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1987年,邓秀新首次在国内创建了从原生质体培养到再生植株的全套体系。这是我国果树生物工程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突破,使我国成为继以色列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个获得柑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国家。邓秀新还通过改进培养方式和栽培方法,使再生植株所需的时间比以色列缩短了两个月,而且大大提高了再生植株移栽的成活率。这项研究成果1989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邓秀新被公费派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柑橘研究及教育中心进行合作研究,短短一年时间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三倍体胚乳愈伤组织再生成植株并植入大田。美国同行称他的工作为该中心解决了一大世界难题。完成如此重大的突破,邓秀新仅仅只是用的业余时间。其勤奋度让美国专家不可思议。这期间他独立完成了20余个柑橘属间和种间融合的研究,其中柑橘属与金柑属融合的体细胞杂种为世界首创。创新我国柑橘品种



  回国后,邓秀新继续从事柑橘生物技术的研究。他试图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培育出优良的柑橘品种,使我国也能像美国一样,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柑橘。



  邓秀新与他的科技团队的卓越贡献,使我国柑橘产业整体效益不断提高。他主持选育的“红肉脐橙”,“HB柚”、“清江椪柑1号”、“纽荷尔”脐橙和指导选育的“光明早”温州蜜柑、“兴锦101”甜橙,“奉2晚脐橙”等,分别通过了湖北省和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认)定。这些品种有效地改善了我国柑橘品种的结构,延长了鲜果供应期,提升了柑橘品种和产业竞争力。



  近5年来,邓秀新承担了国际国内科研项目21项,获得了多项科技奖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被SCI收录40余篇。他领导完成的“柑橘优异种质发掘、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课题,2005年底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于振文 63岁 山东农业大学



  于振文教授是我国著名小麦栽培专家余松烈院士的学生,他长期从事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现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小麦栽培学组组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振文教授继余松烈院士创立小麦精播高产理论后,又系统进行小麦产量生理研究,他创建的“小麦衰老生理和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2001年在鲁、豫、冀、皖北、苏北推广1.5亿亩,指导不同层次高产田(400-600kg/亩)小麦单产的提高,累计增产69亿kg,2004年和2005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小麦生产主推技术。他深入研究小麦品质生理,创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002-2005年,在黄淮海麦区累计推广1.4亿亩,增产小麦39亿kg,为我国优质小麦生产做出重要贡献。该项目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和他领导的农业部小麦专家组为2004至2007年连续四年全国小麦增产,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对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和生产做出贡献,1998年2月获政府特殊津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7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



  于振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进一步奠定了我校栽培学科在国内同领域研究中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小麦研究在栽培生理中的重要地位。



  颜龙安 69岁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颜龙安,高级农艺师。江西萍乡人。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农学系。历任萍乡市农业局副局长、市科委主任、高级农艺师。是第五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72年育成“珍汕97”水稻不育系,1973年完成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选育出强优势组合“汕优二号”杂交水稻。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与袁隆平等共获国家发明奖特等奖。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撰有《略论灿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与杂种优势大小的辩证法》、《利用“野败”选育水稻“三系”》等论文,著有《杂交水稻问答》。



  颜龙安院士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40余年,是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的开拓者和主要发明者之一,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颜龙安院士1970年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40多年来,颜龙安院士在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72年,颜龙安育成我国首批“野败”籼型不育系“二九矮4号A”和“珍汕97A”,为1973年我国实现水稻“三系”配套及以后的杂交水稻研究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73年育成“汕优2号”、“矮优2号”、“汕优3号”等一批强优势组合,加速了我国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应用。颜龙安院士1987年在水稻中首次发现了显性核不育资源。20世纪80年代初,他又提出以增大“三系”库容量为突破口的育种思想,开拓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率先突破水稻高产极限。



  2005年至今,以颜龙安领衔的课题组又选育出“金优458”等5个组合,“金优458”2006年百亩示范验收亩产达616.7公斤,列为江西省2006-2007年超级早稻推广品种。



  刘兴土 70岁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



  刘兴土,男,1936年9月出生,福建省永春县人。现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湿地环境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完成国家及省部委下达的重要科研与工程项目达32项。在长期从事中国湿地考察研究的同时,1996年—2002年任国家林业局主持的全国湿地调查专家委员会主任,为推进我国湿地保护与研究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归国华侨知识分子,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和2001年被评为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生物通雪花)
作者: 2008-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