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利用生物技术打造高效家禽业——访院士李宁

来源:中华农牧企业网
摘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打造高效家禽业——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专家档案:李宁(1962-),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成就:发现和克隆了多个影响动物重要生产性状的基因,发展和应用了一批动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在我国动物品种改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和发展了我国动物克隆和乳腺生物......

点击显示 收起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打造高效家禽业——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



        专家档案:    

        李宁(1962-),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家。江西省南昌县人。1982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牧医系。1992年获中国农业大学与都柏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成就:发现和克隆了多个影响动物重要生产性状的基因,发展和应用了一批动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在我国动物品种改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和发展了我国动物克隆和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制体系,一些反应器表达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产业化进展,部分成果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同时,还在动物功能基因组、克隆分子机理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原创性成绩。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在“GenomeResearch”、“Natur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60多篇。获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15项。获2001年和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06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宁,中国农业大学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动物遗传育种学特聘教授,“973”项目“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07年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4月,借李宁院士来扬州之际,本刊就家禽生物育种、科研合作等对李宁院士进行了专访。



        1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未来育种新技术



        记者:您如何评价我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研究的现状?



        李院士:本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应该说分为三个阶段:DNA水平的研究、细胞水平的研究和个体水平的研究。第一阶段DNA水平的研究是生物学最低层次的研究,主要确定与相关性状有关的染色体区域或基因;第二阶段细胞水平的研究主要探明非编码RNA或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如何改变目标细胞新陈代谢和功能的机理;现阶段有关个体水平的研究非常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主要是通过现代生物科技手段,使相关基因的功能能在一个活体动物里重现。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很大比例还集中在DNA水平的研究,处于生物学最低层次研究水平。



        记者:您如何理解分子育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对这种方法作何评价。



        12345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打造高效家禽业——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



        专家档案:



        李宁(1962-),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家。江西省南昌县人。1982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牧医系。1992年获中国农业大学与都柏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成就:发现和克隆了多个影响动物重要生产性状的基因,发展和应用了一批动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在我国动物品种改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和发展了我国动物克隆和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制体系,一些反应器表达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产业化进展,部分成果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同时,还在动物功能基因组、克隆分子机理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原创性成绩。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在“GenomeResearch”、“Natur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60多篇。获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15项。获2001年和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06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宁,中国农业大学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动物遗传育种学特聘教授,“973”项目“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07年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4月,借李宁院士来扬州之际,本刊就家禽生物育种、科研合作等对李宁院士进行了专访。



        1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未来育种新技术



        记者:您如何评价我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研究的现状?



        李院士:本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应该说分为三个阶段:DNA水平的研究、细胞水平的研究和个体水平的研究。第一阶段DNA水平的研究是生物学最低层次的研究,主要确定与相关性状有关的染色体区域或基因;第二阶段细胞水平的研究主要探明非编码RNA或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如何改变目标细胞新陈代谢和功能的机理;现阶段有关个体水平的研究非常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主要是通过现代生物科技手段,使相关基因的功能能在一个活体动物里重现。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很大比例还集中在DNA水平的研究,处于生物学最低层次研究水平。



        记者:您如何理解分子育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对这种方法作何评价。



        12345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打造高效家禽业——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



        专家档案:



        李宁(1962-),动物分子遗传育种学家。江西省南昌县人。1982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牧医系。1992年获中国农业大学与都柏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成就:发现和克隆了多个影响动物重要生产性状的基因,发展和应用了一批动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在我国动物品种改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和发展了我国动物克隆和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制体系,一些反应器表达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产业化进展,部分成果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同时,还在动物功能基因组、克隆分子机理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原创性成绩。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在“GenomeResearch”、“Natur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60多篇。获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15项。获2001年和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06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宁,中国农业大学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动物遗传育种学特聘教授,“973”项目“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2007年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年4月,借李宁院士来扬州之际,本刊就家禽生物育种、科研合作等对李宁院士进行了专访。



        1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未来育种新技术



        记者:您如何评价我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研究的现状?



        李院士:本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应该说分为三个阶段:DNA水平的研究、细胞水平的研究和个体水平的研究。第一阶段DNA水平的研究是生物学最低层次的研究,主要确定与相关性状有关的染色体区域或基因;第二阶段细胞水平的研究主要探明非编码RNA或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如何改变目标细胞新陈代谢和功能的机理;现阶段有关个体水平的研究非常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主要是通过现代生物科技手段,使相关基因的功能能在一个活体动物里重现。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很大比例还集中在DNA水平的研究,处于生物学最低层次研究水平。



        记者:您如何理解分子育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对这种方法作何评价。



        12345



        李院士:分子育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有人称为分子设计育种);②转基因。



        目前的MAS文章,主要集中在QTL/基因定位,然后试图通过连锁标记,回交辅助选择来导进目标性状。这是比较初级的MAS,至少存在两个问题:①因为重组,丢失目标性状;②因为仅根据分离群体的结果,选择的可能不是最好的等位基因而达不到最佳的效果。这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基因可能有多个等位基因,其对性状的增效效应可能会有1、2、3、4级(或者更多级),而任何有差异的两个亲本(其恰巧是最极端的两个级别的概率往往很低),都能定位到QTL,但MAS的时候,只是根据QTL的结果,所以不会达到最佳效果。另外,利用一个分离群体,定位到的QTL数目也非常有限,也就是说很多基因在定位的群体里根本就不分离。



        所以下一步的MAS,应该是利用基因本身的标记,而且先要通过关联分析(有人也称之为allelemining)来找到最好的等位基因,并根据功能位点开发标记(功能标记,关于功能标记的概念和进展,在2007年的“作物学报”的综述有提到)并结合最好的供体进行MAS。



        将来的工作,主要是候选基因的功能鉴定和最好等位基因的寻找。从分子育种角度上讲,一旦我们找到许多这样的基因(每个基因可能要用几个标记来找其最好的HAPLOTYPE),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标记放到一张芯片上(比如Illumina公司的SNP芯片),然后可以用这张芯片(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育种芯片)筛选所有候选材料,以便知道我们提供的材料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最终通过选择性的杂交回交予以改良,从而实现真正的分子设计育种。



        目前,大多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仍然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为主。基因已属于“旧词汇”,许多生命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决定遗传现象的基本单位不是基因,而是单核苷酸多态性,也就是DNA序列的特定变异。这颠覆了以往通过基因寻找性状的思路,而是从DNA的第一个分子去寻找。



        伴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成本的直线下降,10年以后,所有的育种工作都将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这项新技术,届时,性能测定均要淘汰,因为已经能从核苷酸角度进行全部监控,这项技术能把国内的优势发挥,而忽略国内的劣势,能把我们推到国际前沿,基本达到在一个起跑线上。



        记者:您从事的分子研究需要长期的智力投资、设备投资和人力投资,需要做系统长期地研究,您对此有何看法?能否请您谈谈您的课题组目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作者: 2008-5-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