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他的肩膀上,站着两位院士,一群博导

来源:新闻晚报
摘要:国内著名的免疫学专家曹雪涛院士、王红阳院士是他的得意门生。”如今,他的学生不少超过了他,他们大多已进入分子生物学前沿领域,远远超出了他临床免疫的范畴。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从他的实验室传出:首次发现了我国第一例免疫球蛋白轻链病。他说,孔老作为一个有医学知识的病人,通过他自己的体验来反馈给我们,他把有些药......

点击显示 收起

  “荣光华,祝贺你,论文上了全球免疫学权威杂志《临床试验免疫》。要是教授在的话,一定会为你拍手叫好的!”近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仲人前致电尚在美国学习的博士生。他口中的“教授”是上海检验学界人尽皆知的前辈,我国著名的免疫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孔宪涛。10月27日,与肝癌病魔搏斗了34年的他与世长辞。



  对学生唯一要求:超过我



  孔宪涛,孔子第七十二代孙,他用毕生的心血为中国免疫学界开辟了一片“人才森林”。国内著名的免疫学专家曹雪涛院士、王红阳院士是他的得意门生;上海数十家三甲医院的检验科主任,1/3出自孔门;长征医院一半的科主任都出自“孔家军”;30多名博导,144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100多名正副教授……



  作为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全军检验学会主任委员,连拿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伯乐奖,……这么多荣誉,自然让学生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但是孔宪涛教授真诚而明确地要求学生:超过我。



  2006年,长征医院血液科主任侯健诊断出华人第一例IgE骨髓瘤,孔宪涛高兴得像个孩子,说,“当年我做了成百上千的标本,没有发现,现在你发现了,把华人多发性骨髓瘤的系列补齐了。”如今,他的学生不少超过了他,他们大多已进入分子生物学前沿领域,远远超出了他临床免疫的范畴。



  发现恶性肿瘤检测标志物



  在很多人眼里,检验科是医院里最微不足道的科室。但几年内,孔宪涛带领几位技术人员自力更生合成了溴化氰、碘乙酰胺,制成了抗Fc、抗Fab等近20种抗血清,为鉴定M蛋白病打下了物质基础。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他们制备了50余种新的试剂,完善了球蛋白分子病的诊断技术,其中近20种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



  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从他的实验室传出:首次发现了我国第一例免疫球蛋白轻链病;首次发现并报道了我国的第一例γ重链病;1981年发现了极为罕见的IgA半分子病(全世界只报道5例);首次发现稀有病种—μ链病。至此,孔宪涛先后在国内首次发现并报道5种免疫球蛋白分子病,并在总结数百例同类疾病的基础上,提出了此类疾病诊断的8个步骤;提出了鉴别M蛋白病良性与恶性的5个要点,轰动全国并引起世界医学界关注,为我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遇到他,是病人的幸运



  一个72岁的病人来就诊,血检结果让人吓了一跳。一种名曰Ca119的肿瘤标志物,正常应为40,他竟高达1400。按常规,结果交出去就完事了。但孔宪涛与临床医生会商,觉得此人不像有癌症。怎么回事呢?再做一遍,依然;换个方法再查,正常。如果不是癌,那他为什么会高呢?他带着研究生一起查文献,通过与患者交谈,得知他是个宠物迷,终于在他血液中找到了罪魁祸首——小鼠抗体。一个谜解开了,一个可能的误诊、漏诊避免了。不难想象,如果把非癌误判为癌,或者相反,后果将是多么可怕。



  在早年的一次病毒免疫检验实验中,由于缺乏防护条件,破裂的试管割破手指,他不幸感染乙肝,后来转化为肝硬化、肝癌。就是在生病期间,他也不忘记用自己的身体来教学。



  长征医院普外科主任王强忆起孔老重病期的几个难忘片断,至今仍泪花涟涟。他说,孔老作为一个有医学知识的病人,通过他自己的体验来反馈给我们,他把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在他身上的反应描述的非常准确,比教科书更接近实际情况,他只是让我们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好为其他的患者减轻病痛。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