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开独唱音乐会的美女科学家

来源:中国青年报
摘要:在美国念大学时,她休学回北京花了一年多时间,录制个人演唱专辑,拍摄音乐电视,获得中央电视台MTV大赛特别荣誉奖,辗转中美举办多场独唱音乐会。依然是她,一脚踏进科学殿堂,不断拾起一枚枚闪亮的“贝壳”:第六届中国优秀青年女科学家,上海市巾帼创新奖……今天下午,人民大会堂,第三世界妇女科学组织第四届大会上......

点击显示 收起

        一切看上去更像一个童话故事。  



        在美国念大学时,她休学回北京花了一年多时间,录制个人演唱专辑,拍摄音乐电视,获得中央电视台MTV大赛特别荣誉奖,辗转中美举办多场独唱音乐会。  



        依然是她,一脚踏进科学殿堂,不断拾起一枚枚闪亮的“贝壳”:第六届中国优秀青年女科学家,上海市巾帼创新奖……  



        今天下午,人民大会堂,第三世界妇女科学组织第四届大会上,曾凡一又从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首届第三世界妇女科学组织女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证书。她也是国内唯一一个获奖者。  



        父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母亲是上海交大教授  



        在这个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杰出女科技工作者参加的大会上,如潮的掌声送给了这个身材娇小、长发飘飘的女科学家。她颠覆了大多数人对做科研女博士形象的勾勒:“大专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赵敏、博士生是灭绝师太。”  



        这种有如“偶像”的感觉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万人体育馆里,作为歌手的曾凡一被无数小女孩围追,“你喜欢穿什么衣服,你喜欢唱什么歌呀!”  



        父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遗传学专家,母亲是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院的教授。在曾凡一的记忆里,她从小学开始就和父母一起吃住在实验室了。她记得,有一次加错了样品,曾凡一觉得自己闯祸了,没想到父母没有批评,反而奖励了她,因为从她的失误中,他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  



        对她而言这也许是最早的科学启蒙——多年后,她把当年朦胧的感知总结为,“很多科学的新发现原来会从偶然的事件中来,要做一个好的科学家一定要善于分析问题,关注每个细节,找出最好的方案”。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理学双博士  



        人生的轨迹中,音乐总是如影随形。  



        4岁半,曾凡一开始学习钢琴,5岁登台演出,小学至高中,一直是学校和艺术团的钢琴与舞蹈演员。在美国留学时,她还修完了音乐专业的所有主课科目,在创作的高峰时,她两天就能做一首器乐的曲子。  



        其间,曾凡一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拿下了医学和理学双博士。  



        曾凡一从事的是发育与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研究。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机制、克隆细胞重编程机理,以及干细胞的研究等方面多有著述。2009年,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和上海交大曾凡一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iPS细胞(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先后育出27只小黑鼠,首次证明,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全能性,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该项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引发国际轰动,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为什么做科研就不能唱歌呢?面对很多记者的疑惑,这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反问道。  



        在她看来,这背后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科学是逻辑思维,但也必须要有形象思维才能有想象力,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创新;而音乐无疑能带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艺术使科学插上想象的翅膀,而科学让艺术从梦想变为现实。”  



        一个细节让曾凡一记忆犹新。在美国求学的时候,从事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导师是享誉全球的大学者,但每次曾凡一哪怕一个很小的演讲,他都会专门指导。他的观点是,做科学家很重要的是能用最职业化、最通俗化的语言去描述一件事。  



        而事实上,曾凡一通过背台词大大提高了这一能力。  



        不是没有遗憾。回国的几年来,曾凡一发现与音乐有关的生活渐渐少了些。实验室工作忙碌的时候基本上不大回家,睡得很少,半夜里,研究生们也都离开了,再不会打扰别人,就可以练练嗓子,“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  



        她总在把握机会。前不久,曾凡一还成为星光大道的嘉宾。据说,这个国内热闹的场合之前从来没有科学家参加。几天后,她又有新的节目了,“7月3日,我和朋友在上海世博园区有一个演唱会,欢迎你也来参加”。  



        一位老科技记者在今天的颁奖大会上如是感慨,以前每次媒体报道科学与艺术的联姻,都会援引袁隆平院士或者爱因斯坦拉小提琴的轶事,但多少有些牵强,或许从今天开始,“这里有了更加生动的故事”。
作者: 2010-6-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