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王俊:在人类进步历程中留下我们的脚印

来源:深圳特区报
摘要:36岁的华大基因执行院长王俊当选,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深圳市市长许勤对此作了批示:热烈祝贺华大基因王俊获此奖项。这是华大基因的光荣,是深圳市的光荣,更是中国人的光荣。该期《自然》杂志专门撰文介绍了王俊。...

点击显示 收起


  【深圳商报讯】(记者 贾少强 通讯员 刘旭林)12月20日,《自然》杂志评选出2012年世界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36岁的华大基因执行院长王俊当选,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深圳市市长许勤对此作了批示:热烈祝贺华大基因王俊获此奖项!这是华大基因的光荣,是深圳市的光荣,更是中国人的光荣!

  该期《自然》杂志专门撰文介绍了王俊。杂志认为,王俊作为中国一家强大的基因测序研究中心(华大基因)的负责人,揭示了这家机构在基因组研究方面的雄心。文章指出,华大基因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用其雄厚的技术力量,去解决几乎每一个项目。文章中,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洽奇评价说,1999年,华大基因支持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而到今天,华大的基因测序能力,让其在世界基因测序上的贡献超出了50%。

  王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华大基因的最大变化,就在于其推动基因组学投入到实际应用中。9月,华大基因与盖茨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协议,扩大在农业生物和传染病上的研究,同时华大基因还致力于基因测试,从母亲的血液中,检测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推进使用下一代测序诊断测试。“目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以翻倍的速度提升,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和以任务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的发展模式日臻成熟。”

  近年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引领世界基因组学科前沿,开展以重要物种(包括人类)基因组为对象的开拓性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每年均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问世,其中基本上每月一篇科研论文在国际知名权威杂志《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这个频率令国际生物基因学界刮目相看,也更加彰显了其领先世界的科研实力。

  随着一系列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展开,华大基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华大基因与比尔·盖茨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为实现一项或多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华大基因与GENNET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联合开展基于新一代测序的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服务,从而促进捷克、斯洛伐克生育健康测序应用的发展。

  王俊表示,在未来发展中,华大基因将依托先进的测序和检测技术、高效的信息分析能力、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多学科结合的新型生物科研体系为基础,致力搭建核酸研究平台、蛋白研究平台、生物信息平台,并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国家基因库的建立,为全球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创新型生物研究的科技服务,推动基因组学研究、分子育种、医疗健康、环境能源等领域的科研发展。同时,为广大普通民众提供前沿生物科技在医疗、农业、环境及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服务。

  2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评选出了2012年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华大基因执行院长王俊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见本报昨日A3版报道)。这位今年只有36岁的年轻的科学家,至今已经在《自然》系列和《科学》杂志上,发表了45篇学术论文。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华大基因,和王俊面对面,畅聊他的基因梦想。

  深圳特区报:作为唯一获评《自然》杂志2012科学界十大人物的中国人,您怎么看待这一荣誉。

  王俊:我得到这个消息很突然,但个人看得很淡,没有把这个荣誉当成个人发展的“里程碑”这类的想法。

  华大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成立12年来,华大在《科学》和《自然》系列刊物上发表60篇论文。先后有约15项科研成果入选由500多位两院院士评选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创造了这两项重量级评选设立以来的历史纪录。

  我此次获评,更多是因为华大这个平台,集体的荣誉落在了我个人身上而已。我参与了华大的生物信息平台建设的全过程,很庆幸借助华大这个平台,做了一些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事情。

  深圳特区报:华大基因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长足的发展?

  王俊:当今生物科学正在由实验科学向理论科学转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很多的大数据量、大科学的研究思路,开始逐步形成。华大基因顺应了基因组学崛起的潮流,并成为这个潮流中的弄潮儿,所以发展必然会很快。对于华大的发展,可谓“时势造英雄”。

  另外,在2009年经济危机中,不少欧美国家减少科技研发投入,华大基因抓住这个机遇,为国外的科研机构提供智力和技术输出,在很多大型的国际科研项目上展开合作,这些输出,让华大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研成果上,都有很大的收益。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全球顶尖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直线上升,很快树立了华大基因在全球范围内基因组科学的领头地位。

  深圳特区报:落户深圳后,华大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华大的发展与深圳的城市特质有何呼应?

  王俊:华大的发展模式是通过大平台、大合作、大资源、大渠道去发展大科学,进而引领大产业。深圳有创新的土壤和环境,让我们的很多想法能够迅速得以实施。华大基因做的很多事情,包括我们的发展模式,都是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的,我们也和深圳一同在探索发展。

  同时,深圳注重高科技,注重原始创新,注重吸引人才,城市管理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很高,这些都为我们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深圳特区报:和国外的基因测序公司相比,华大基因的发展模式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王俊:国际上的几家大的基因测序公司,都是由政府和基金会支持,纯粹做科研。而我们更多的是想如何能应用,实现社会化。产业化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化则是以服务人民为目的。

  华大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产学研一体化。在我们每年10亿元的收入中,大部分来自于科技服务,我们用服务的盈利做科研,通过科研开发出更多的产品做服务。

  同时,我们所有的研究,都是从民生应用开始思考,研究沿着产业链逆流而上。我们的每一项研究领域,如农业、生育健康、肿瘤、慢性病等等,都有从科研到产业化的完整的链条。

  深圳特区报:作为CEO,在华大基因的成长中,个人有没有觉得有很遗憾的地方?

  王俊:在华大的发展中,有很多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如炎黄计划、熊猫基因组计划、千人基因组计划、肿瘤基因研究、肠道菌群基因研究,其中,肠道菌群研究被科学杂志评为近十年来最重要的十个科学研究之一。但是,基因产业太大,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比如,今年我们做了7万例的唐氏筛查,挽救了1000个家庭的幸福。但如果我们能做20万例筛查,则可以惠及更多的家庭。同时,我们也有成长得不够快、被别人超越的遗憾,有些研究我们已经做了两三年,但是论文被别的科研机构抢先发表了,令我们非常遗憾。

  深圳特区报:在你的设想中,华大未来的道路应该怎样走?

  王俊:成立华大的时候,就是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我们没有想做企业,也没有想做其他,就想着踏踏实实做好生物基因研究工作。我们的团队成员都有一种理想和抱负,就是以原创性科学为引导,以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支撑,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以创造能够改变世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最高理想,做一些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希望通过追求好的方法、平台和手段,取得更大的突破,建立起产学研资联盟,集合资本、医院、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资源,实现多赢。我们的最终梦想,是希望能在人类的进步历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个脚印。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