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龚晓明:我愿意为医生自由执业“下河摸石头”

来源:health.sohu.com
摘要:本稿来源:《健康报》对于这个话题,多数医生认为,在现有人事管理制度不变、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留在医院做“单位人”是最佳选择。也有医生勇敢地站出来,表示愿意为大家“摸石头”。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优秀的医生、优质的平台和规范的监管,是医生自由执业制度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条件。我在拜访了英国......

点击显示 收起

  本稿来源:《健康报》

  对于这个话题,多数医生认为,在现有人事管理制度不变、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留在医院做“单位人”是最佳选择。也有医生勇敢地站出来,表示愿意为大家“摸石头”。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优秀的医生、优质的平台和规范的监管,是医生自由执业制度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在拜访了英国一位全球著名的妇科医生后,感觉她的工作模式是我心目中医师执业的理想状态。这位妇科医生每周要为雇佣她的医院工作40个小时,其中包括在每周三晚上两个小时的病例讨论。此外,她每周有一天半的时间在自己的专科诊所工作,如果就诊病人需要手术,她会将病人安排到她喜欢的医院由她做手术。

  这种模式其实就是自由执业,目前我们国家距离这种情况还较遥远。医改已经进行了这么长时间,很多问题沉淀下来,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来:大医院人满为患、不堪重负,但患者还不断向里涌;大处方、滥检查现象屡禁不止,医生技术价值过低,不得不靠灰色收入提高待遇;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不被尊重,被打被杀事件时而发生。我认为,医生如果能自由执业,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年轻医生手术机会少

  不能发挥最大作用

  比如看病难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协和医院挂号难、看病难,我的号也比较难挂,但我一周只能轮上做2~3台手术。不是因为我不能做,而是因为手术室、麻醉科容量有限,安排不开。像我这种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导致我们每位医生手里压的病人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做上手术。我们科正高职称的有30位,副高职称的也有30多位,人才“淤积”,从上到下一层层排下来,资历越浅的医生机会越少,因此有的医生到协和工作5年还不能独立做手术一点儿不奇怪。只有把医师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多家医院发挥作用,老百姓看病才不会像现在这么难。

  再比如医生收红包、回扣的问题。如果把医生推入市场,他一定把自己在患者中的口碑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就不会冒险做违规的事情了。医生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医患关系必然会改善。

  但是,目前要解放医生还存在很多障碍。比如,没有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支撑。在美国,医生做完一例手术,保险公司要发出两份账单,一份支付给医院,一份支付给医生;我们国家尚未建立这种支付体系。但我认为这个障碍可以克服。反过来想,保险公司其实也在等待优秀的医生进入市场。优秀医生能为客户的健康保驾护航,保险公司何尝不高兴呢?如果这样的医生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

  二是职称问题没有解决。医生很看重职称。其实会看病、看好病就是好医生。目前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延续,医生是单位人,处处依赖医院,除了看病,很多事情不懂也不用操心,突然给他自由还真未必舍得离开。

  与其等着医改

  不如践行自己的医改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中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这项制度的缺失,让自由执业很难形成气候。国外医生培养体系运行这么长时间,相信一定有它的优势。比如在美国,在医学院毕业了以后需要进行四年严格的住院医师培训并通过考试后,可获得妇产科医生自由执业资格。如果有的医生想成为更细化的专业医生,则再经过2~5年的专科医师培训。他们依靠这套体系源源不断地为医疗市场输送医师。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缺乏这种培养体系。现在医生在什么医院,基本就代表这家医院的水平,如在协和就代表协和的水平,在县医院就代表县医院的水平。

  而且,在教学医院里面,作为位于金字塔尖的专家,不是以教学为重,任何手术都不愿意放给下面的人做。这样的专家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受欢迎,但年轻医师却得不到成长的机会。如果放开让医生自由行医,让教学医院里面的医生在教学医院里重点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学医院以外则可以为自己的病人服务。这样的体系就有了分层次的医疗服务,而经过培训后的医师也能具备独立行医的能力。

  解放医生,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老百姓。所以尽管有很多困难,也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在微博上写过:“我愿意尝试着去实践,跳到河里给大家摸石头。”一位网友的回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摸石头的人多了,就会有人来架桥,过河就会更容易。有责任感的医生都会对目前的医疗环境感到忧虑,对国民健康状况感到担忧。与其等着医改出结果,不如践行自己的‘医改’,只要认准对社会有利、对患者有利,就要大胆地坚持去做。患者就是你最好的后盾,同行就是你最大的支持。”

  我在尝试寻找合作平台,希望朝着自己心目中的医改方向前进。

  观点链接

  不应靠行政权力束缚医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朱恒鹏

  多点执业只能算一个过渡阶段,最终的制度安排应该是自由执业,医生应该和律师、注册会计师一样,成为自由执业者。

  医生和律师一样,都是靠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吃饭,只要通过政府或者一些社会组织,比如行业协会的统一考试,获得了执业资格,就可以成为自由执业者。仅就经济学意义讲,自由执业等于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自由流动,从而竞争激烈的医生人力资源市场,使得医生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也使医院在拥有充分选择自由的同时,只能依靠自身的竞争力获得医生人力资源,而不能靠行政权力束缚医生。

  自由执业解放了医生,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等于增加了医疗供应,让患者能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自由执业还能促进医生形成团队,以全科医师为守门人,帮助病人解决一般疾病,把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慢病管理的患者留在基层处置,同时把真正有需要的病人选送到更好的医院。这就使医疗资源得到了最佳配置。

  ——摘自2012年9月6日《中国青年报》

  医生应当成为自由执业者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 熊先军

  在医改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公立医院的改革,还应该有第二项改革,就是所有的医疗机构管理与医生管理切实分开,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医生是医疗服务中最主要的资源,对他们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对医生执业实行标准化管理,国家制定严格的标准,按标准执行。

  医生是信息服务提供者和技术劳务提供者,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那么,同样的医生,治疗相同的疾病,他们获得的收入应当是与其信息提供的准确性和技术劳务的水平相关。收入的高低取决于其提供服务的量,而不是政府部门强行规定。目前,医疗行业的许多问题,就在于对医生实行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和编制制度,以及在该制度下衍生出的一些政策,比如以药养医等。因此,要解放医生,使他们成为自由执业者。

  医生有了合法的市场地位后,才能和医疗保险机构进行公平谈判,形成一个合理价格。如果没有自由执业改革,医疗机构改革很难推进。

  ——摘自2012年7月13日的《中国证券报》

  医生团队自由执业更可行

  北京望京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 焦 强

  虽然2011年3月1日北京市开始实施《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但纵观近两年,大部分医生并没有如火如荼地去多点执业。这其中原因诸多,涉及社会环境、经济利益、医疗体制等多因素,也有医疗技术本身的因素。因为现代医疗技术越来越不是一个单兵可以完成的任务了,所以一位医生自由执业的作用越来越小。我们更应看好的是医生团队自由执业。

  当今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虽然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越来越复杂,但诊断和治疗疾病也越来越向系统集中整合,治病更需要专业化团队的流水线式作业,所以医生的工作要依赖紧密沟通的团队。在这种模式下,个体的自由意义不大,个体技术能力再强,精力、时间和沟通成本等因素也会导致失败。

  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通过医生团队自由执业,把他们配备到更需要的位置,将团队的技术、服务发扬光大,建立医生团队的品牌,医生个人同时获得更合理的收入,患者也能得到更好、更靠谱的治疗。

作者: 2013-3-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