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郭磊:遨游在生命科学的海洋

来源:温州日报
摘要: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发表有20多篇科学论文,负责完成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的科研工作,包括“973”、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他二进哈佛大学,科研硕果累累。他把生命科学播向众生,又把希望的目光投向现代科学的“珠穆朗玛峰”——诺贝尔医学奖。他叫郭磊,一位正遨游在生命科学海洋的温州人。...

点击显示 收起


人物名片 郭磊,1971年出生于文成,曾创建并供职于国内外多个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和研发企业,曾任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等职,又两度入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员和讲师。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发表有20多篇科学论文,负责完成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的科研工作,包括“973”、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金锦潘

他从小聪颖好学,30岁即被聘为浙江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他二进哈佛大学,科研硕果累累;他把生命科学播向众生,又把希望的目光投向现代科学的“珠穆朗玛峰”——诺贝尔医学奖。

他叫郭磊,一位正遨游在生命科学海洋的温州人。

一个春天的午后,笔者如约在杭州采访了他。

少年立志

探索生命科学

郭磊出生于文成南田,其父年轻时是瑞安阁巷有名的“秀才”,母亲是小学老师、刘基第22代嫡孙,这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郭磊在文成读小学四年级时,就荣获文成县数学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后来,父母把他转学到瑞安城关五小。一年后,郭磊考入瑞安中学初中部。1985年,他以全县第二名的中考成绩,升入瑞安中学高中部。高一时,他已自学学完高三的数理化课程。原本,郭磊想去考中科大少年班,转念想想,循序渐进比较踏实,于是,读满了高中三年。

1988年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郭磊牢记着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的预言——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便立志追随生命科学的发展脚步,探索生命的奥秘。最终,他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理学及生物物理学系。

灵光一现

科研课题结硕果 一个关于生命科学的未知世界,向年轻的郭磊敞开。他怀揣着梦想和渴望跨进复旦的大门。

复旦大学自由、求真、开放的学风对郭磊影响至深。在复旦的4年,他大部分时间是逗留在图书馆里,一边进行生命科学的学习与研究,一边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经济学等方面书籍。

1992年,郭磊大学毕业,旋即应聘到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在这段与实验小鼠为伍、研究基因和病毒的生涯里,郭磊最留恋的却是在西子湖畔与三五好友吟诗作赋的时光。在那里,他和朋友们组建了一个“即非诗社”。“科学一是讲逻辑,二是讲证据;诗是一种形象的跳跃性的思维。看似矛盾,其实不然。科学研究绝不能一味地按部就班,更需要跳跃性的思维。”郭磊这样说。

这种富有人文情怀的跳跃性思维,果真给郭磊的医学科研带来新的启发。1999年12月,郭磊在哈佛医学院攻读博士期间,他所在实验室的课题组正在克隆白血病病毒受体基因,以便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十多位科学家反复做了五六年实验,却始终无法成功。郭磊说,某天,他突然“灵光一现”,提出一个改进方法,即克隆基因的过程,原来普通用正向的方法,他提出反过来用逆向的方法。这个提议很快被课题组采纳。几天后,克隆实验获得突破性成功。

2000年底,郭磊从哈佛大学学成归来,被浙江大学委以重任,负责组建浙大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并与余应年教授合作,为浙江大学申请到第一个“973”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课题。同时,他还在时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姒健敏教授的直接领导下,负责组建了浙大疾病模型和模拟交叉实验室。2002年,年仅31岁的郭磊成为当时浙大最年轻的教授、博导。

二进哈佛

质疑“学术作假”

短短的几年时间,年轻的郭磊已经登上生命科学的研究高峰。2003年,应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邀请,他再次赴哈佛大学,在该校肾病遗传学实验室从事医学研究。

就在此时,这个实验室刚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遗传学》的重量级科学论文,证明引起多囊肾的蛋白定位在细胞的纤毛上,由此很好地解释了PKD基因的突变为什么会引起多囊肾。之后,国际上诸多研究团队相继跟进,类似的论文多达上百篇,多囊肾病理机制为细胞纤毛感觉功能的缺失,成为生物医学科研的重大突破及发现。

几年前,郭磊就是在该实验室从事过多囊肾相关基因的功能和病理机制研究。这次重回哈佛,他自然也把研究焦点放在这一被多个科研小组验证的重大突破上。然而,在做了很多不同的科学实验后,他发现,该实验室发表的实验结果其实是实验方法和试剂导致的假象。

郭磊为自己的发现惊讶不已,并多次向同事及教授提及他的发现,但均未得到积极回应。他又采用各种不同试剂,反复实验,基本排除了技术和方法上的问题。此时,他对自己这一发现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有了把握。2007年4月,郭磊向哈佛医学院主管科研诚信的副院长当面报告了此情况,希望她能出面调查这一事件。但是,该副院长说:“科学会自我纠正的。”此事后来一直没有得到哈佛医学院的正面回应。2009年,他在科学网发表了一篇博文,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道出了自己对这一科学疑案的忧虑:世界的危险不在于某些人的邪恶,而在于人们对此漠不关心。

回国创业

再攀科研高峰

2010年,郭磊学成回国。他把目光投向医学科研技术服务业,组建了国内首家医学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公司——“百替生物”。

在公司会议室,笔者看到墙壁上醒目写着“让医学科研更轻松,使诺贝尔医学奖早日进入中国”,这正是郭磊为企业确定的目标与使命。郭磊希望,带领他的企业科研团队,运用最新生命科学技术,进行重大疾病的基础医学研究和新药研发,在医学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道路上踏实前行,真正为社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目前,郭磊的“百替生物”在杭州、上海、北京、广州等主要中心城市拥有多个联合实验技术中心。实践出真知,郭磊坚信,在生物医药科学这个领域里不断求索、逐步超越,将让中国离诺贝尔医学奖更近些。

作者: 2013-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