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萨苏
若说林巧稚院士仁心仁术,或说她满怀慈悲,大约不会有人异议,可要是说她和女权运动有关系,那似乎有些牵强,因为我们从没听说林院士有过参加女性解放斗争的事迹。
不过,在我的祖母眼里,林巧稚颇有一点女权的象征意义。因为她太给中国的女子争气了。她是协和医院第一个女主任医师,而且说过一句让和她同时代的女性们荡气回肠的豪言。在协和学习期间,她在一名男同学表示对女性的不屑时如是说:“不要觉得男生行,女生不行。你敢比吗?你考100分,我就考110分!”
协和的考试制度十分严格,75分才算及格,而且不给补考的机会,也不接受任何关说。那个男同学一直也没有机会考100分,自然也见识不到林巧稚考110分是怎么个考法。但林巧稚的能力的确出众,她在1929年6月于协和毕业之时,在十六名同学中独占鳌头,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学士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入学时的二十五名同学中此时已经被淘汰了九名),并获得协和的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
在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这可比举着旗子游行对中国女子们的鼓励大多了。
祖母回忆她在协和医院巧遇林巧稚的情形时说:“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脑后还挽着一个髻。”后来才知道,在协和林巧稚虽然地位崇高,却的确是不讲究穿着的。据说某次政治运动开始的时候,有的教授很紧张,林巧稚却忙着去买了条裤子。这不是闲情逸致,而是她一直随着协和的传统穿裙子的,面对运动她想不出自己怎么去跟上形势,琢磨来琢磨去或许穿裙子算是有资产阶级思想嫌疑吧,这才去换条裤子穿。
穿着朴素的林巧稚,一辈子的确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林巧稚,1901年生于福建鼓浪屿一个教师家庭,1919年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不过这位小名叫“阿咪”的女孩子并没有沿着做一名乡村教师的轨迹继续走下去,而是选择了前往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的道路。这意味着八年的艰苦学习,也意味着一个女子几乎整个青春的牺牲。
实际上,林巧稚终生未嫁,为了中国的医学事业,她牺牲的并不仅仅是一个青春。林巧稚的选择曾遭到家中强烈的反对,但最终她在新加坡受过近代化教育的父亲支持了女儿。林巧稚的母亲在她五岁时因子宫癌不幸逝世,母亲因病惨逝的情景是父女二人都无法忘记的。
协和医学院,是当时最难考取的学校之一,但林巧稚还是被“轻易”录取了。因为在考试期间,她的一名女伴发生昏厥,林巧稚当即投入对同伴的抢救,使其最终脱险。由于这个插曲,林巧稚缺考一门,本来已经无望入学。可是她冷静的处理、温和的态度让负责考试的老师大为感动,认为这是一个医生最需要的素质。于是,协和破格录取了这个外柔内刚的女学生。
这次考试的经历似乎成了林巧稚一生的侧影。她是一个学术风范极佳的科学家,但更是一个传递爱心的使者。
从学术角度,林巧稚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以优异的成绩从协和毕业后,她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1932年开始,她先后赴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修和考察。1939年,她进入美国芝加哥医学院深造。1940年回国后升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新中国成立以后,她留在协和,迎接解放。此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会妇产科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担任过全国妇联副主席。1959年,她成为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
但是,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她一刻也没有停止在一线的工作。而且,曾经接受林大夫诊疗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回忆:林巧稚从不会三言两语打发病人。她给学生们留下的箴言是:“当一个医生,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产妇、病人入院,就把她的整个生命交给了我们,要把她们当成亲姐妹,从每件细微的小事上做起,体贴和关怀她们。”
抱着这样的爱心去接生,学生们惊讶地发现,每当产妇因为阵痛而乱抓的时候,林巧稚总是让她们抓自己的手,她后来说了原因,不能让她们去抓冰凉的铁床栏,那样将来会留下病根的。
接生了六万多个孩子,或许比多少篇论文更有价值。或许,这就是林巧稚要用一生告诉我们的。
《中国科学报》 (2015-10-09 第6版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