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RNA研究

协和医科大等miRNA研究登上《PNAS》

来源:生物通
摘要:前列腺癌是亚洲地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高发癌症,在这方面进行的研究颇多,但是对于其机制了解的却很少,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泌尿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医学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北京协和医科,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生物通注)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异性的miRNA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发生机制相关,这对于前列......

点击显示 收起

        前列腺癌是亚洲地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高发癌症,在这方面进行的研究颇多,但是对于其机制了解的却很少,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泌尿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医学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北京协和医科,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生物通注)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异性的miRNA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发生机制相关,这对于前列腺癌的机制研究,以及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Ralph  W.  deVere  White博士,其一直致力于前列腺癌的研究,之前曾证实了菇类萃取液不具抗前列腺癌功效,提醒患者不要服用了含有毒性,甚至与传统疗法有所抵触的营养补充品,造成不良效果。文章的第一作者为石旭保(Xu-Bao  Shi,音译)。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CaP)是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是男性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仅次于肺癌,在男性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我国以前发病率较低,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同时由于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如酸性磷酸酶的放射免疫测定,前列腺液的乳酸脱氢酶的测定,经直肠的超声显像,CT检查以及前列腺穿刺针改进等,使前腺癌得以早期诊断,也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由所增加。治疗方面一般采取前列腺根治术,睾丸切除术佐以内分泌、化学药物和各种放射治疗等。

        虽然前列腺癌近年来发病率增加,因而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也增多了,但是对于前列腺癌症的发生和扩散机制至今了解的还很少,最近的研究发现在这种癌症发生(tumorigenesis,生物通注)过程中出现了异常microRNAs表达,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些异常情况,但是前列腺癌中miRNAs的作用仍然不为人知。

        针对这种情况,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在雄激素(androgen,调节男性性功能的关键激素,生物通注)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种前列腺癌细胞中,以及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中,miR-125b表达有所不同。而且雄激素信号也受到miR-125b  表达的正调控。

        进一步研究人员发现合成的miR-125b转染会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生长,以及Bak1表达的负调控。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miR-125b是一种致癌基因,与前列腺癌病理发生(pathogenesis,生物通注)有关。

        miRNA是生物体内源长度约为20-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通过与靶mRNA的互补配对而在转录后水平上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负调控,导致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许多研究表明这种在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调节过程中起多种作用的小分子与癌症相关,近期几项研究都在这方面发表了重要发现,见最新文章发现miRNA与癌症新关联,RNAi技术在癌症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发现等。

                        (生物通:张迪)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