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RNA研究

中山大学伦照荣、屈良鹄教授《PNAS》解析非编码RNA

来源:生物通
摘要:近期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伦照荣教授、屈良鹄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著名进化学者、前总统科学顾问、美国科学院院士F。Ayala教授展开合作,在非洲锥虫非编码RNA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的深度测序与生物信息学以及相关的基因功能分析技术,证实源于非洲的布氏锥虫假基因产生的......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期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伦照荣教授、屈良鹄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著名进化学者、前总统科学顾问、美国科学院院士F.  Ayala教授展开合作,在非洲锥虫非编码RNA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1年4月29日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的网络版上。



由非洲布氏锥虫及其亚种感染引起的人畜锥虫病(即人的“非洲睡眠病”和动物的“纳加那病”),不但严重危害人的健康,而且在流行区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近年我国与非洲锥虫流行国的人员交往及商品贸易日益增加,带虫感染的人或动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将不可避免。因此,深入研究非洲锥虫的分化发育、致病机理及免疫逃逸等重大生物学问题对我国制定相关的防控措施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的深度测序与生物信息学以及相关的基因功能分析技术,证实源于非洲的布氏锥虫假基因产生的siRNA在锥虫的发育分化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首次用实验方法证实非洲锥虫这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假基因来源的siRNA在非洲锥虫生活史不同时期调控功能的发现,对深入研究假基因生物学功能及其起源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伦照荣教授和屈良鹄教授早在1989年已开展非洲锥虫的合作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内外的著名刊物。2008年,伦照荣教授的研究团队与F.  Ayala教授和捷克科学院的J.  Lukes教授合作,对布氏锥虫、马媾疫锥虫和伊氏锥虫间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观点,  成果也发表在PNAS上。这一系列成果表明中山大学在人畜共患病原体的非编码RNA调控功能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生物通:何嫱)
作者: 2011-5-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