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1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网络版上,来自美国杰克逊实验室(Jackson Laboratory)的华人科学家李绍光(Shaoguang Li)等人发表的文章显示,靶向白血病组西部和干细胞中的多个激酶途径对改善小鼠Ph+白血病的治疗结果至关重要。
通常认为利用imatinib来降低BCR-ABL的激酶活性能够完全抑制它的功能,从而导致它下游的信号途径的失活并达到治疗白血病的效果。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被BCR-ABL活化的SRC激酶在用imatinib治疗的小鼠白血病细胞中仍然活泼,这意味着imatinib不能失活所有的BCR-ABL相关信号途径。
药物Imatinib治疗人类Philadelphia chromosome阳性(Ph+)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效果很好,但是却不能有效治疗Ph+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发作。
这种SRC途径对白血病细胞在imatinib治疗条件下存活至关重要。另一种药物dasatinib对SRC和BCR-ABL激酶活性的抑制能够治愈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但是,要完全治疗B-ALL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需要杀死对imatinib和dasatinib都不敏感的白血病干细胞。因此,在治疗Ph+白血病时,除了靶向BCR-ABL和SRC激酶外,还必须靶向干细胞途径。
李绍光博士曾是中国的一名
肿瘤医生。
李绍光博士曾是中国的一名肿瘤医生。作为一个医生,他意识到医生只能救助有限的病人,他希望能够通过找到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方法来救助更多的人,甚至预防
癌症。
因此,这位怀博爱之心的中国医生有返回了学校并获得了肿瘤学和免疫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在Tulane大学做博士后期间,他又获得了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第二个博士学位。此后,李博士在哈佛做
遗传学的博士后工作。2001年,李博士带着他对癌症研究的独特观点加入了Jackson实验室。(生物通杨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