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耳鼻喉科

在新西兰兔模型中二氧化碳激光诱导的声门下损伤的分级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10医学空间5月9日消息,不同的二氧化碳激光可在新西兰兔模型中诱导出不同等级的声门下损伤。ArchOtolaryngolHeadNeckSurg四月第一百三十三期刊登了一项研究,将27只新西兰兔分为五组:对照组(单纯......

点击显示 收起

2007年05月09日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7 Apr;133(4):358-64. 10 医学空间5月9日消息,不同的二氧化碳激光可在新西兰兔模型中诱导出不同等级的声门下损伤。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四月第一百三十三期刊登了一项研究,将27只新西兰兔分为五组:对照组(单纯环甲软骨切除术)或其他四组(环甲软骨切除术以及后部声门下激光),后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全身控制的二氧化碳激光能量(5 W、8 W和12 W)以及持续时间为2 或4秒,暴露面积为25% 或40%。

美国匹兹堡儿童医院耳鼻喉科Chafin JB等发现,对照组气道立即关闭,而损伤情况则根据关闭前暴露于二氧化碳激光的分级而异。采用内镜分别于术前、术后立即以及术后1、7、14和21天监测气道可见未发生显著的闭塞性狭窄,仅见声门下疤痕的形成。处死后进行粘膜的组织学分析可见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导致固有层增厚,而上皮和软骨层无显著差异。此外,粘膜血管尺寸与激光暴露面积呈比例的增长。

因此,二氧化碳诱导的激光对于声门下的损伤一般包括局部瘢痕形成、固有层增厚以及血管生成增多,但与显著的气道阻塞无关。这一模型成为研究声门下损伤的全身、可控制的以及可再生的方法。
作者: 2007-5-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