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细胞分子与蛋白质组

两篇文章解析药物对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生物通
摘要:许多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的基础即是服用或注射药物对体内蛋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促进生理机能的调整,缓解病情,但是如果长期服用也可能会造成一些副作用。近期来自Bio-X中心的研究人员系统讨论了长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处理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大脑线粒体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这类药物作用机理和药物副反应提供依据......

点击显示 收起

许多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的基础即是服用或注射药物对体内蛋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促进生理机能的调整,缓解病情,但是如果长期服用也可能会造成一些副作用。近期来自Bio-X中心的研究人员系统讨论了长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处理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大脑线粒体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这类药物作用机理和药物副反应提供依据。

第一篇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处理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大脑线粒体蛋白表达产生不良影响:扰乱正常线粒体膜电位,减少ATP的产生。

由线粒体功能失调而导致无法维持细胞内正常ATP水平被认为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有关。越来越多的实验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脑部线粒体数量、形态和功能的异常。研究人员对经34天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和喹硫平)处理后的SD大鼠,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共得到2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经过MALDI-TOF/MS鉴定它们分属于14种蛋白质。

DAVID  pathway  analysis分析显示这些蛋白质显著富集于氧化磷酸化(OXPHOS)途径。结合已有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药物通过多巴胺(DA)通路抑制脑组织线粒体中电子传递链Complex  I,扰乱正常线粒体膜电位,减少ATP的产生。脑组织生理活动供能不足,产生功能紊乱。这一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了解人或大鼠对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反应及这类药物作用机理和副作用。

第二篇文章发表于《Brain  Research》杂志上,研究人员分析了长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和喹硫平)处理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突触体蛋白表达谱的影响,以探究药物作用机制。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功能区缺失和各分区间的通讯异常,与神经突触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为了分析其中原因,研究人员分析了长期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丙嗪、氯氮平和喹硫平)处理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突触体蛋白表达谱的影响,以探究药物作用机制。

这一研究用三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长期灌喂Sprague  Dawley(SD)大鼠,分离其大脑皮层中的神经突触体,并进行蛋白质组表达谱分析,寻找药物处理后差异表达的突触体蛋白。通路分析(Pathway  analysis)显示差异蛋白集中于氧化磷酸化途径、糖酵解/糖异生途径和G蛋白耦联的信号传导途径。这一结果提示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通过干涉脑部能量代谢和G蛋白相关的信号传递途径起作用。



(生物通:万纹)



附:

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是于2005年由NHGG(Neuropsychiatric  and  Human  Genetics  Group,  神经精神与人类遗传学研究室)和2000年成立的Bio-X生命科学研究基地经过重组凝练而成。自从谢绳武校长亲自宣布了“中心”的成立起,标志了我校正式启动了生命学科与其他多学科间进行交叉合作研究基地的建设,开始起到成为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科学家的工作平台的作用,并为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一个学术思想和信息交流的“家”。

中心现届主任为贺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名誉主任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中心目前由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国内外资深研究者和特聘教授领导的“核心”和“卫星”研究室,以及一批优秀、富有创造性的年轻学者、讲究实效的技术支撑人员、认真严格的行政管理人员,一群年轻聪明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组成。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最终中心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疾病与健康》、《营养与健康》、《发育与生殖》、《生物安全》、《DNA计算与技术》的范畴,具体可分解为“基因定位与克隆”、“功能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精神疾病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动物模型”、“DNA计算与技术”、“生物信息学”、“全国遗传资源保护网”等内容。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