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中医临床快报

GAP——中药产业化之源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中药材作为基本原料,保证其质量的优良与稳定供应对于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国家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研究、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列入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首批实施项目。国家计委于2001年启动了“现代中药”专项,其中包括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产业化基地的建设。2003年11月1日,国家食品......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药材作为基本原料,保证其质量的优良与稳定供应对于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国家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研究、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列入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首批实施项目;国家计委于2001年启动了“现代中药”专项,其中包括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产业化基地的建设。2003年1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正式启动受理中药材GAP基地认证申请,这些措施都,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传统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必然性
    中药材主要来自于天然产物,“异地异质“是其显著特点.影响其品质的客观因
素复杂多变,目前我们对这些影响因素与中药材品质的相关性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精确的了解,况且不少影响因素也是难以人为控制的。鉴于此,要完全、定量、定向地人为控制.中药材的品质,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不现实。
    就目前中药材的生产现状来看,在全国各地药材市场上流通的约1000余种药材中,约80%来自于野生品种,约60%的收购量也是来自于野生,也就是说在现阶段中药材的生产中,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数量上,野生药材均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在中药材生产形式上,现在全国中药材栽培面积约600万亩,品种约200余个,其中绝大多数属于传统个体栽培经营模式。上述生产现状和生产形式直接导致了品种混乱、栽培(或野生采集)生产与产地加工技术不统一、产量起伏波动、药材质量难以控制的情况。
    同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多方面原因,中药资源的问题日趋严峻。据统计,我国现处于濒危状态的4000-5000种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的药用植物有16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包括药用动物 162种,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如冬虫夏草、肉苁蓉、石斛、甘草、半夏、秦艽、龙胆等。另一方面,长期传统栽培的大宗品种中,种质退化问题突出,如白术、地黄、大黄、金银花等。资源紧缺和种质退化已成为导致中药材质量整体下降、伪劣药材产生和供应不足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
    鉴于传统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中药材质量的优良和稳定、保障供给的需求,对中药材生产各个环节实行技术规范、扩大优质中药材生产(栽培或野生采集),将是目前解决上述品质和资源问题的最切合实际的出路。
    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的工作内涵
    中药材GAP的核心是规范生产过程,以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可控。重点是通过大量实验比较研究,对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行生产技术的优化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生产地点确定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控  生产地点的确定遵循生态适宜性的原则。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包括对土壤、大气、灌溉水的重金属、化肥、农药、有害气体等的检测。
    种质与种子种苗繁育环节的控制  准确鉴定物种(品种),优良品种选育及优质种子、种苗的繁育技术研究。    
    栽培(养殖)技术的研究与规范包括从播种育苗开始,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的各个环节的技术研究与优化,使用肥料、农药的种类、使用时期与用量等的实验研究与规定。
    采收、产地加工技术及储藏运输要求  包括采收时期、方法、产地加工工艺技术的优化,加工辅料的标准等。储藏、运输环节的条件要求等。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确定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制定生产全过程的监督与质量监控规程,对质量管理要求的设施与人员等。
    文件管理体系的建立  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行为应完整、详细记录,并保存5年以上。
    通过上述工作,最终形成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中所涉及物品(种子、种苗、中药材、肥料、农药、环境、场地等)的标准、各环节技术操作规程(SOP)、质量管理与档案文件管理制度等文件,并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执行。
    重庆中药材GAP研究与产业化进展
    重庆市作为具有“大农村”特点的直辖市,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生态多样性,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生产经营历史,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在发展现代中药农业产业方面具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
    冬虫夏草人工培殖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冬虫夏草由于来源和形成特殊(从幼虫开始,自然生长形成药材需5—6年),人工培殖难度极大。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从7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培殖技术研究,并被列入国家“七五”一“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经过20余年的艰苦研究,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建立了完整的人工培殖技术体系。2002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已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目前在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四川省康定县海拔3800米高原地区建立了占地2500亩培殖基地,人工培殖采取全人工室内培殖和半野生抚育两种模式,至2003年10月,已繁殖冬虫夏草幼虫100万余条,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顺利开展。
    半夏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现代中药”专项项目)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自80年代开始进行半夏的人工种植技术研究,经过10余年的探索,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1999年,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按GAP原则完成了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2002年获得国家计委资助,开始与太极集团联合实施产业化基地建设。目前已在武隆县仙女山建立基地,种植规模达500余亩,并将于2003年首批申请国家中药材GAP基地认证。
    其他品种  目前重庆市范围内,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或地方政府结合退耕还林扶持的中药材GAP技术研究和基地建设的项目约20余种,以重庆市传统地产品种为主,如黄连、仙茅、补骨脂、川党参、款冬花、金银花、丹皮、金荞麦、青蒿等,其中如黄连、丹皮、川党参等已具备一定规模,黄连将于2003年首批申请国家中药材GAP基地认证。    
摘自:《医药导报》文/钟国跃

作者: GAP——中药产业化之源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