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中医临床快报

向世界“翻译”肾阳虚证

来源:文汇报
摘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名称】肾阳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应用【主要完成人】沈自尹、王文健、俞瑾等【完成单位】华山医院、妇产科医院、中山医院、儿科医院等【惠及领域】中西医结合学科、哮喘、性早熟、激素依赖肾病综合征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成果探秘】在西医眼里,不同的疾病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点击显示 收起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名称】肾阳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沈自尹、王文健、俞瑾等

        

        【完成单位】华山医院、妇产科医院、中山医院、儿科医院等

        

        【惠及领域】中西医结合学科、哮喘、性早熟、激素依赖肾病综合征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成果探秘】

        

        在西医眼里,不同的疾病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强调的是规范;而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采用同一个治疗原则)司空见惯,注重的是疗效。

        

        异病同治依据何在?中医学认为“肾”为五脏阴阳之源,先天之本,在脏象理论中居核心地位;肾阳虚证是中医“肾”最为常见的病证,传统上以出现腰膝酸软、怕冷、脉象沉细等一组特定的证候群来辨别;肾阳虚证在西医不同的疾病过程中均可能出现。但是,这些中医善用的“语言”,在西方医学看来,却晦涩难懂。

        

        上个世纪50年代,上海的一群医生默默地开始了艰苦的“翻译”和“探索”之旅。他们希望借助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阐明中医“肾阳虚证”的生物学基础,在提升中医对肾阳虚证认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1958年,在姜春华教授带领下,沈自尹、王文健以及当年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妇产科、儿科、内分泌科等一批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其中。

        

        “当年我们谁也没想到,这一个课题会历时半个世纪,让四代人前赴后继,孜孜以求。”医生们用上了西方医学认可的“十八般武器”,从最简单的尿样检测,到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法、转录组学法等,“目的是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

        

        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让课题组成员赢来了丰收,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让国内外学术界公认:

        

        ——肾阳虚证的现代生物学基础阐明。课题组首次发现并反复证实,在不同疾病中,肾阳虚患者都具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肾阳虚证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及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分别找到了他们的基因表达分子特征。

        

        ——补肾药物能改善肾阳虚证的靶点和作用机制。补肾药物为什么能改善肾阳虚证呢?研究人员在下丘脑处找到了药物作用的靶点,补肾药物在这里通过调节下丘脑的功能,进而广泛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补肾药物能系统纠正相关基因表达失调,并刺激内源性肾上腺皮质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使肾上腺皮质再生,从而提高肾上腺皮质的储备功能。

        

        一路艰辛,但课题组成员都已集体“健忘”,他们最高兴的是,这些基础研究成果最终都在临床上“落地”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疗效。“补肾”还在“治未病”领域大有作为。课题组通过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了特异性IgE的季节性升高,并通过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效地降低并减轻了支气管哮喘季节性发作的频率及程度。

        

        课题组编撰了《肾的研究》、《肾的研究续集》、《虚证研究》等6部专著,其中《肾的研究》、《肾的研究续集》已成为脏象研究领域的经典专著,两次被译为日文版广为发行。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论文200余篇。目前,由该课题组所制订的“肾虚辨证标准”为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所采用;所研发的新药补肾益寿胶囊、温阳防喘片等已成为我国经典中医用药。

        

        【智慧点】首次使中医脏象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肾阳虚证”及治疗机制的研究达到定性和定位的水平;首次提出了产生全国性影响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论原则;明确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全国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和中医国际化。
作者: 2011-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