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精神心理疾病

研究阐明大脑审美的“黄金法则”

来源:科学网
摘要:请考虑这个问题:审美体验具有客观的生物学基础吗。或者审美体验完全是主观的吗。意大利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进行该项研究的是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CinziaDiDio、EmilianoMacaluso和GiacomoRizzolatti。...

点击显示 收起

  请考虑这个问题:审美体验具有客观的生物学基础吗?或者审美体验完全是主观的吗?意大利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

  进行该项研究的是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Cinzia  Di  Dio、Emiliano  Macaluso和Giacomo  Rizzolatti。他们将一些经典的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图像呈现在一些没有艺术批判知识的受试者面前,并利用功能核磁共振(fMRI)研究了他们的神经活动。

  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的客观认识和感受源自于对不同雕塑规范比例的比较,即使当同一雕塑的比例发生变化,受试者也会产生较低的审美价值。这意味着受试者大脑被激活的皮质神经和与情绪相关的脑岛认为,原始素材中存在着“黄金比例”。

  相应地,主观感受来源于对美丑作品的对比。那些让受试者觉得美的图像会选择性地激发右侧杏仁核,该区域会对带有情绪价值的入射信息做出响应。

  上述结论表明,对无经验的艺术批评者而言,美的感觉受到两种非互助机制的调节。其中客观美基于皮质神经区域的联合活化(joint  activation),它由外界刺激的固有参量激发。而主观美则是基于杏仁核的活化,它由人们的情绪体验驱动。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客观性和主观性因素的共同调节确定我们对艺术品的欣赏,而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艺术史充满了客观价值和主观判断的持续的紧张状态。(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