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肝胆病

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上升——研究显示:抗结核药、中药可能是该病的主要诱因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中国医药报北京讯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牵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科等19家医院消化科参与开展的“全国多中心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历调查分析”研究日前完成。该研究采用国际RUCAM评分系统,对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状况、临床征象及引起发病的药物等进行了......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国医药报北京讯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牵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科等19家医院消化科参与开展的“全国多中心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历调查分析”研究日前完成。该研究采用国际RUCAM评分系统,对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状况、临床征象及引起发病的药物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病呈逐年增加趋势,抗结核药物、中成药或中草药可能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诱因。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其发病率占黄疸住院患者的2%~5%,占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15%~30%,占非病毒性慢性肝炎的20%~50%。目前,约有500~1000种药物可引发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此,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为掌握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状况及原因,中华医学会组织十多名专家在北京、陕西、上海、山东、安徽、湖南等13个省市的16家大型医院进行了临床调查研究。研究人员针对这些医院2000~2005年期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并应用国际统一使用的RUCAM评分系统,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发病原因、肝损伤程度及诱发肝损伤的药物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患者的相关指数进行量化评分。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上升。5年间,被调查的16家医院共收住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541例,平均每家医院近百例,其发病率已高出以前资料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约占所有黄疸住院患者2%~5%”的比例,并呈逐年增加趋势。
  其次,药物与肝损伤关联性比例增高。研究人员按照国际5级分类标准,将从1541例病历中筛选出的1204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历,用RUCAM系统进行药物与肝损伤相关程度量化评分。结果显示,极有可能类病历占14.3%,很可能有关类占39.6%,可能有关类占40.9%,而可能无关和无关类病历分别为3.8%和1.3%。这表明,我国的94.8%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为药物病因。
  该研究还发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征象复杂。114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有黄疸表现者占51%,有临床过敏症状者占25%,有肝病史者占17.9%,有药物不良史者占6%;生化分型发现,肝细胞型885例,胆汁淤积型198例,混合型59例。
  此外,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抗结核药致病245例(21.5%),中成药或中草药致病242例(21.2%),抗生素类药物致病99例(8.7%),抗甲状腺药致病98例(8.67%),抗肿瘤药致病82例(7.16%),免疫调节药物致病76例(6.7%),其他药物致病300例(26.2%)。研究人员认为,抗结核药和中成药或中草药可能是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诱因。
  据参加调查的安徽医科大学许建明教授介绍,近年来,我国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这可能与患者服药种类增加有关。由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检测、诊断困难,对暴露人群观察不完整以及门诊、基层医院未纳入调查等原因,因此尚不能准确得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真实发病率,估计实际发病率更高。其中,抗结核药物诱发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比例较高,可能是我国结核发病率近年有所升高的原因。由于抗结核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因此应用时要加强监测。同时,对中成药、中草药的肝毒性也要加以注意,尤其要避免肝病患者使用可能有肝毒性的中药制剂。研究人员强调,医疗部门要加强药学指导,搞好预防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吴一福)
作者: 2007-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