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待分类信息

专家表示:医学救援急需“第三支力量”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本报记者潘希云南鲁甸地震、四川雅安地震,一次次突发性灾害事件的救援行动中,医学救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承办的医学救援的,志愿者队伍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专家指出,急救要冲出医院围墙、立足现场,突发灾害事件的现场急救需要公众参与。我们往往会忽略医......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记者 潘希

云南鲁甸地震、四川雅安地震,一次次突发性灾害事件的救援行动中,医学救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近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承办的“医学救援的,志愿者队伍”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专家指出,急救要冲出医院围墙、立足现场,突发灾害事件的现场急救需要公众参与。

“我们往往会忽略医学救援在现场、在社区面对常态和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我认为警察、消防和医学救援这三支力量同样重要。”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首席急救专家李宗浩解释说。

“城市中的医学救援主要以120为主。但现在城市规模扩大,交通堵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120不一定能在最快的时间赶到现场。但医学救援离病人、离现场越近,效果就会越好。”徐州医学院急救系主任吕建农认为,应该建立完善的社区救援体系,通过医疗站等机构在社区中给老百姓普及知识和技能,让老百姓能够自救互救。

对此,浙江省宁波市急救中心主任陈长水表示,近期相继发生的新疆多起闹市区恐怖袭击以及杭州公交车纵火案等事件,也值得反思。

“发生各种灾难,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如何减少灾难带来的影响,应该思考。”陈长水说,急救部门从接到报警到现场,过程由于城市交通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也许10分钟赶到了,但这个时间从生命的角度来讲,还是不够快,所以现场救援十分重要。”

从各类突发事件的现场医学救援情况看,我国目前医院急救的力量相对比较弱。同时,医学救援的机制不够完善,力量较为分散。陈长水说:“尤其是到现场的时候,缺乏统一高效的现场救援和管控。这一点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体现得很明显,我们的志愿者都热心地去了,但是救援不科学。”

“医学救援志愿者”一词近些年逐渐进入公众视线,也成为一支重要的医学救援力量。专家们认为,志愿者三姓,姓法、姓情、姓科,即要懂法、重情、进行科学救援。把志愿者的力量动员、整合起来,纳入救援工作体系,进入救援队伍序列,科学规范其队伍的体系结构,从组织管理、准入途径入手,并进行科学、专业化的培训和引导,对未来灾难医学救援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宗浩认为,我国应对严峻的突发灾害挑战和常态下公众对急救需求急迫增长态势下,建议立足国情、参照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急救体制成功经验,对现有的医疗急救组织体制、队伍及运行模式进行改革,成立与警察、消防并列的“第三支力量”,以求从根本上破解难题。

专家们提出,中国现行的急救体制应演变成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以适应常态下和灾害事件的救援,并且对志愿者进行规范、国际化的普及培训。要尝试着结合医学救援的具体方案和组织、实施情况,遴选一些专业机构和科普社区,进行试点研究和推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救援能力,保护公众健康。

《中国科学报》 (2014-08-20 第2版 综合)

作者: 潘希 2014-8-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