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器官移植

自体干细胞人造气管移植手术获成功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表示,由他们主刀的人造气管移植手术获得成功,该气管使用病人自己的干细胞制成,接受移植的病人现几乎“完全康复”,当日便可出院。由意大利干细胞专家保罗·马基亚利尼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于今年6月9日在瑞典对一名罹患气管癌的36岁男子实施了该移植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表示,由他们主刀的人造气管移植手术获得成功,该气管使用病人自己的干细胞制成,接受移植的病人现几乎“完全康复”,当日便可出院。  

  由意大利干细胞专家保罗·马基亚利尼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于今年6月9日在瑞典对一名罹患气管癌的36岁男子实施了该移植手术。当时,这名病人处于癌症晚期,其气管已被完全堵塞,由于没有合适的移植配型,只能利用患者自身干细胞培育移植所需气管组织,来进行移植手术。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支架和一个用于培育病人干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当新细胞成长起来后,科学家将其“种植”在支架上,两天后再将其移植入病人体内。

  医院方面表示,由于气管使用病人自己的干细胞制成,因此没有发生排斥反应,病人也无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这例移植手术意味着需要移植气管的患者无需等待他人捐赠器官,如在患病初期接受这种治疗,治愈率将显著提高。另外,这种疗法对儿童气管病患者更具意义,因为儿童气管捐赠资源稀少。

  用来制造该人造气管的塑料聚合物以前也被用在泪管和血管中。它有一个海绵状的表面,可加速细胞生长。人造气管的制造者表示,这种气管最直接的应用将是造福罹患气管癌的病人;不过,同样的结构或许也能帮助喉癌患者,这些病人常被诊断为癌症晚期,而且也没有什么好的治疗选择。

  几年前,马基亚利尼和其他专家也曾使用病人自己的骨髓干细胞制造出了数百万个上皮细胞和软骨细胞,用以包裹一名肺结核病人移植的新气管。比利时医生也曾将一个捐赠气管植入一位病人的手臂内来“种植”新组织,然后将新组织移植入病人的喉管内。这两项移植手术都是使用病人自己的细胞包裹气管,病人也不需要服用抗排斥药物。马基亚利尼称,今年年底之前还将有两名成年病人和一名儿童在瑞典接受类似的人造气管移植手术。

  专家表示,人造结构可被用来制造气管、食管等简单器官,但要想在实验室制造出肾脏或心脏等更复杂的器官,可能还有待时日。



  总编辑圈点

  个性化人造器官将是21世纪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技术产业,而阻碍除了解决免疫排斥反应和大量生产的技术瓶颈,还有伦理道德的束缚。自体干细胞人造器官技术不但摆脱了对器官捐献者的依赖,排除了排斥反应的危险,还解决了器官移植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这是一项突破性技术,尽管离成熟还有待时日,但曙光已经出现。



  据英国媒体7月8日的消息,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的医生日前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人造器官移植,这项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受手术的是36岁的厄立特里亚人安德米拉姆·泰克莱森伯特·贝耶内,一位在冰岛攻读地质学博士的非洲留学生。贝耶内的气管里长了个无法移除的恶性肿瘤,这让他无法正常呼吸。其治疗团队在多轮会商后决定为其进行人工气管移植。

  瑞典的医生在对贝耶内的气管进行三维扫描之后,把影像数据传到伦敦大学。在那里,科学家们制作了一个人造气管支架。支架完成后被从伦敦送到了斯德哥尔摩,瑞典医生把它浸泡在贝耶内的骨髓干细胞之中。两天内干细胞就与支架完美结合,形成一个新气管。

  精于气管手术的意大利医生保罗·马基亚里尼在一场持续12小时的手术中成功切除了贝耶内的原带病气管,然后剔除了气管附近的可见癌细胞,再换上新的人造气管。由于人工气管在移植前跟病人的骨髓干细胞已经“浑然一体”,移植后并没有出现排异现象。贝耶内目前健康状况良好,正在康复中。

  这例手术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显示,未来的器官移植可能不再以器官捐献为必要条件。在不久的将来,患者也许不必因为苦等不到捐献器官而死亡,器官移植引发的“斥异”问题也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作者: 2011-7-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