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神经科

科学家发现人脑“道德罗盘”

来源:网易探索
摘要: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人脑中有一个真实的“道德罗盘”,它可以指导人们评价他人的行为。“道德罗盘”区域就位于右耳后部的大脑中,当我们考虑他人行为属于行为不端还是慈善之举时,大脑中的“道德罗盘”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在一次特殊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能够利用强力磁体去干扰大脑中的这一区域,使人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人脑中有一个真实的“道德罗盘”,它可以指导人们评价他人的行为。“道德罗盘”区域就位于右耳后部的大脑中,当我们考虑他人行为属于行为不端还是慈善之举时,大脑中的“道德罗盘”就会变得异常活跃。



在一次特殊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能够利用强力磁体去干扰大脑中的这一区域,使人的行为暂时偏离道德标准。这项研究强调,我们的是非观念不仅仅来源于教养、宗教和哲学,而是基于大脑生物学。



这项研究的领头人杨莲妮博士说,“如果你认为品德高尚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行为举止,那么将磁场应用于大脑一特定区域并且改变人的道德观,这样的事情可是太令人惊讶了。”



“道德罗盘”位于大脑中被称为右颞顶交界处的部分。它靠近大脑皮层,就在右耳后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无创性经颅磁刺激技术来干扰大脑“道德罗盘”区域。该技术在颅骨上很小的一个地方产生磁场,这个地方在大脑中引起微弱电流,这些电流干扰附近的脑细胞,防碍脑细胞正常工作。



在首次实验中,12名志愿者的大脑受到磁场干扰长达25分钟,随后,他们看到了一系列‘道德迷宫’类型的场景。  研究人员向志愿者提供了192个场景,要求他们对每一个场景中人物的行为做出评价,按1—7分来打分评估,对于‘绝对禁止’的行为给1分,‘完全得到准许的’行为给7分。在第二次实验中,在志愿者对场景中人物做出评判的时候,研究人员都会使用磁场干扰他们的头脑。



实验结果显示,在两次实验中,磁场使得志愿者的道德观偏离正常。其中一个场景描述的是一名男子,明知桥不安全却坚持让他的女友从上面走过,女友平平安安地顺利通过了。



正常情况下,多数人认为这名男子的行为无法接受。但是志愿者们在接受磁脉冲后,却看不出该男子的行为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们完全根据他女友是否幸存来评价他的行为。



另外一个场景描述了两个女孩去一家化工厂参观,在化工厂其中一位请她的朋友往自己的咖啡里放些糖,朋友却从一个标有‘有毒化学品’字样的瓶子中取些粉末放入咖啡中,女孩安然无恙,结果证明这些粉末是糖。



“道德罗盘”区域受到干扰的志愿者们认可女孩的行为,因为她的朋友没有受到伤害,即使她知道这些粉末来自贴有毒物标签的瓶子中。



这项研究的成果指出,多次实验结果显示,如果事情有一个‘快乐的结局’,那么有可能造成伤害的那些不负责任的或蓄意伤人的行为都被视为是道德上可以接受的。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发表。



科学家发现人脑中有专门负责伦理和道德的区域,但这并非首次。2009年美国科学家声称,他们发现大脑中有一个区域负责宗教。



本文译自/每日邮电    译/赫娉



美国科学家发现,磁场可以影响人类大脑中参与判断是非的部位,使人做出不同于正常状态下的是非判断。

  

研究结果3月29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道德罗盘

  

领导这项研究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系的利亚娜·扬。她说,作出道德判断是一种高级行为,“在大脑特定部位施以磁场作用,从而改变人的道德判断,这令人吃惊”。

  

扬提到的大脑特定部位在大脑表层下方,右耳正后方。专业名称为“右脑颞颅连接处”。由于这个部位参与思考判断他人做某事时的心理状态,影响是非判断,所以有人称它是“道德罗盘”。

  

研究人员对“道德罗盘”施以经颅磁刺激,观察“指针”是否发生变化。经颅磁刺激是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种皮层刺激方法,无痛、无损伤,已用于神经科、精神科和康复理疗科等的临床治疗。

  

“指针”偏转

  

研究人员招募一批志愿者,让他们给192个情境中涉及是非的行为打分。分数从1分递增至7分,1分表示行为“绝对应该禁止”,7分表示“绝对可以”。

  

在一个情境中,一名男子明知一座桥有安全隐患,还让女朋友过这座桥,女友侥幸没有出事。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志愿者不能接受男子行为。但在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志愿者倾向接受他的行为。

  

另一个情境中,两名女孩参观化工厂喝咖啡时,甲让乙帮忙在自己的咖啡中放些糖。乙从一个贴有“有毒”标签的瓶子里舀出白色粉末。甲喝咖啡后安然无恙,因为那些白色粉末的确是糖。

  

志愿者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倾向根据甲没有受到伤害的结果允许乙的行为。

  

整体测试结果显示,志愿者接受经颅磁刺激后,变得能够接受那些不负责任或故意伤害别人但结果没有造成伤害的行为。

  

更多发现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志愿者接受25分钟经颅磁刺激后再判断那些情境中行为,还是在接受磁刺激的同时作出判断,判断都发生变化。

  

“他们变得接受那些没有造成伤害的企图害人行为,不接受那些好心但结果不好的行为,”扬说。

  

她解释说,磁刺激或许使人无法解读行为动机本身,因此会根据事情结局等其他相关信息作出判断。

  

研究人员说,他们还要进一步研究法官和陪审员的是非判断。这两类人经常要思考别人的心理状态,例如做某件事是因为疏忽还是因为不顾忌行为结果。
作者: 2010-4-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