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神经科

松开脑中的结

来源:华文报摘
摘要:重点提要-许多精神疾病并没有明显的脑部损伤,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这些病症完全源自心理问题。-神经造影研究发现,许多精神病患的大脑认知处理神经线路活动异常,让科学家首次观察到生理异常造成的心理症状。-了解精神疾病的生物基础,将能厘清线路失常的原因,提供客观的诊断方法,并发展精确的治疗方式。然而过去在面对......

点击显示 收起

  重点提要  



  -许多精神疾病并没有明显的脑部损伤,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这些病症完全源自心理问题。  



  -神经造影研究发现,许多精神病患的大脑认知处理神经线路活动异常,让科学家首次观察到生理异常造成的心理症状。  



  -了解精神疾病的生物基础,将能厘清线路失常的原因,提供客观的诊断方法,并发展精确的治疗方式。      



  在医学大多数的领域中,医生惯例都是先找出病人生病的原因,再谋思根治的方法。然而过去在面对精神或行为疾病时,由于无法侦测到具体的原因,医生只能将疾病归咎于“精神不正常”,然后给予“心理治疗”。但是以现代生物学为基础的神经科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目前正逐步取代将近100年来的纯心理理论,并且衍生出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方法。  



  许多以往划分为精神疾病的病症,现在都证明有生理成因。举例来说,自闭症是神经元之间连结异常造成,而异常的原因往往是遗传突变;精神分裂症如今视为脑部发育疾病,治疗方法也随之改变。然而大众、甚至临床医师在面对抑郁症、强迫症(OCD)、创伤后压力失调(PTSD)等精神疾病时,仍无法接受它们可能是脑的生理疾病。  



  相较于其它医学领域,我们对这类精神疾病的了解落后许多,主要是因为它们不像典型的神经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或中风),可以看得见损伤。精神疾病患者在脑部不会有明显的病变,不易察觉到具体的原因。不过利用最新的造影技术来探讨大脑运作,科学家发现,即使有些脑区侦测不到细胞减少,但脑区内的活动或脑区间的传讯的确有异常的现象。  



  神经造影技术打开了大脑的黑盒子,让我们首次能够以脑区间连结失常,或是应该同步活化的脑区彼此不协调的观点,来探究精神疾病。大脑各个区域在执行心智功能时合作的方式,就像电子线路一般。而最新研究显示,许多精神疾病可能就是线路故障造成的。  



  科学家现在仍在绘制每一种疾病的大脑“线路图”,但是这个新观点已经为精神病学界造带来了强烈冲击,它有助于开拓经验诊断的道路,提供疾病成因的线索,从而发展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过度活跃的大脑回路  



  要清楚我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有何长足进展,抑郁症或许是最好的范例。抑郁症影响了16%的美国人,可能导致患者失去工作、药物滥用和自杀,它的正式诊断名称为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是已开发国家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也是造成15~44岁年龄层身心障碍的主因。症状除了心理上的无助和无望感外,还包括各种生理症候,例如没胃口、睡眠失调、便秘和疲惫(有时混杂了焦虑情绪)。抑郁症会影响免疫系统和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虽然抑郁症对人体影响广泛,但基本上仍属脑疾病,而且有充份的证据显示,位于大脑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  PFC)的25区,是抑郁症线路系统中的枢纽。  



  25区的名称源自1909年德国神经学家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建立的人脑图谱,他将大脑皮质划分成52个区域。而这个位于大脑前方中线深处的25区,过去100年来一直未受重视,但近10年的研究显示它与抑郁症有关,引来了临床神经科学家的许多关注。举例来说,美国艾茉利大学的梅伯格(Helen  Mayberg)和同事指出,抑郁症患者的25区过度活跃,患者如果以药物控制或心理疗法改善症状后,该区域的活动会随之减缓。  



  其它线索也指出25区在抑郁症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个区域富含血清张力素转运蛋白(serotonin  transporter),血清张力素属于神经传递物,其转运蛋白则会影响神经细胞能够接收到的神经传递物浓度。一般相信许多抗抑郁药物就是作用在血清张力素转运蛋白,从而促进神经信号传递。曾在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共事的培萨瓦兹(Lukas  Pezawas)、麦尔林登伯格(Andreas  Meyer-Lindernberg)等人,研究了100多位没有忧郁沮丧者的脑部扫描结果,这些人的血清张力素转运蛋白有长、短基因型的差异。研究人员发现,短基因型的受试者制造的转运蛋白较少,使得25区体积变小,一般相信这些人罹患抑郁症的风险会比较高。此外,短基因型受试者25区的活动也和杏仁体等皮质下构造是分开独立的。  



  这些研究结果让神经科学家相信,抑郁症其实是神经回路疾病,是25区活动异常扰乱了与它相连的庞大网络,而网络中的构造包括:影响食欲、睡眠和能量使用的下视丘与脑干,调节焦虑及和情绪有关的杏仁体与脑岛,对记忆处理和专注力极为重要的海马,以及与思考和自信有关的额叶皮质。  



  大脑不断整合输入的感觉讯息和协调反应,是个处理信息的器官。若是延用电路的比喻,25区就像庞大网络的总枢纽,可感应并调整脑部关于恐惧、记忆及自信的构造的活动;当25区功能失常,无法协调其它中枢的活性时,就会导致信息处理的偏颇,扭曲对内、外世界的评估。假如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重新设定25区的活化将可调整下游中心,减轻抑郁症的症状。事实上梅伯格证实了以电流刺激25区附近区域可减缓25区的活动,让那些标准疗法束手无策的抑郁症患者复原。  



  如果25区会让大脑陷于异常的循环中,那么治疗的目标将类似计算机当机时的“重开机”。相同的原理也可应用到其它精神疾病,特别是强迫症,因为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强迫症患者陷于不正常的思路和行为周期。  



  绕不出来的重复动作  



  在早期,强迫症被视典型神经官能症,是心理冲突造成的,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心理分析。强迫症患者会因重复侵扰的念头(执拗)、不断从事特定的“仪式”(强迫行为)而受伤。有些患者可能觉得肮脏而反复洗手以至于磨损皮肤;有些患者会有事情没做完的感觉,在出门前不停检查炉子、水龙头或门锁。强迫症患者通常也都知道他们的想法没有道理,但却无法控制执拗的念头或强迫的行为,严重的患者甚至无法自理生活。  



  强迫症患者经常形容他们的症状是心理性的“抽动症”。抽动症患者会做出一些不受意识控制的肢体动作。事实上许多强迫症患者除了有执拗的想法,也会表现出抽动症的症状。许多神经科学家相信,动作的调控牵涉了一连串回路,这些神经线路连结了大脑皮质和基底核(basal  ganglion,肢体动作的启动和协调中心)等脑区。在运动型抽动症或严重的杭丁顿氏症中,患者的非意识动作都显示了这个线路的异常活跃,而且问题常常出自基底核。神经造影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基底核附近的回路也异常活跃,而线路中的构造包括了与决策等复杂心智活动有关的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基底核内部的腹侧尾状核(ventral  caudate  nucleus)和传递并整合感觉信息的视丘(thalamus)。  



  除了神经造影研究外,其它证据也显示这个线路过度活跃与强迫症的关联。大多数强迫症患者以药物或行为疗法改善病情后,眶额叶皮质的活动会随之减缓。那些对药物或行为疗法没有反应的病患,若切断联系尾状核和眶额叶皮质的轴突(神经纤维),或抑制该线路的电活动,也可减轻严重的症状。这种改变大脑线路所产生的明确效应,是支持线路失常导致精神疾病症状的有力证据。  



  (摘自台湾《科学人》2010年第100期  文/英塞尔(Thomas  R.  Insel)、译/涂可欣)  
作者: 2010-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