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神经科

北大教授新成果登本领域知名刊物

来源:生物通
摘要: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功能磁共振技术,并结合心理学自我人格特征判断的实验范式,发现人类大脑内侧前额叶加工自我人格特征的神经活动受感觉通道的影响,揭示了大脑额叶功能可塑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神经科学杂志《Brain》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任北......

点击显示 收起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功能磁共振技术,并结合心理学自我人格特征判断的实验范式,发现人类大脑内侧前额叶加工自我人格特征的神经活动受感觉通道的影响,揭示了大脑额叶功能可塑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神经科学杂志《Brain》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韩世辉教授具有十几年从事视知觉、注意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经验。



人类在社会交往中加工两种信息,即关于他人和关于自我的信息。以往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颞叶、顶叶和额叶加工他人信息(如意图等)的神经活动不受感觉通道的影响,对于视觉和听觉通道输入的关于他人的信息由相似的神经加工机制完成。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结合心理学自我人格特征判断的实验范式,发现人类大脑内侧前额叶加工自我人格特征的神经活动受感觉通道的影响,这一脑区在被试根据视觉刺激做自我人格判断时,其活动显著增强,而根据听觉刺激做自我人格判断时没有显著变化,提示大脑内侧前额叶参与自我加工的神经活动具有感觉通道特异性。



他们进一步的实验还发现,先天性盲人在根据听觉刺激做自我人格判断时,大脑内侧前额叶显著增强,这表明大脑内侧前额叶参与自我加工的神经活动具有可塑性,在缺乏视觉信息的条件下由听觉信息主导。这些发现一方面对理解自我概念的脑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神经科学数据,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大脑前额叶与社会认知加工有关的神经活动具有依赖感觉信息输入的可塑性。



韩世辉教授之前曾在在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上发表Letter文章,解析文化对思想体系以及神经科学方面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功能磁共振、事件相关电位等脑成像研究手段,通过比较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在完成各种认知活动中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差异,阐明文化对人类大脑认知活动神经基础的影响,在跨文化脑成像研究研究领域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获得重要研究成果。



(生物通:万纹)
作者: 2011-1-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