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神经科

科学家对小鼠植入虚假记忆 记忆移植又进一步?

来源:解放日报
摘要:从《黑客帝国》到《盗梦空间》,对于大脑记忆的人为修改,总是让人充满好奇和想象。甚至很多年前的高考,就有一道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支实验团队,成功尝试对小鼠植入了虚假记忆。这是不是说明,我们距离记忆移植、人脑复制又进了一步。...

点击显示 收起

    从《黑客帝国》到《盗梦空间》,对于大脑记忆的人为修改,总是让人充满好奇和想象。甚至很多年前的高考,就有一道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支实验团队,成功尝试对小鼠植入了虚假记忆。这是不是说明,我们距离记忆移植、人脑复制又进了一步?

  这项研究成果日前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利川根进实验室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题目为“在海马中产生错误的记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佐仁解释,该实验的对象,是一种转基因小鼠。先将小鼠放进场景A,不断刺激小鼠的视觉系统,并辅以电击,让小鼠产生恐惧记忆。在这一过程中,视觉感知场景A的神经细胞被激活,并驱使这些神经细胞合成光敏感的离子通道。然后再把小鼠转移到场景B,通过光纤和激光去照射合成光敏感离子通道的神经细胞。对于小鼠来说,它“看到”的是场景A,虽然没有外界电击,但它依然会感到“恐惧”。

  这是否意味着“记忆移植”的可能性又大了一些?王佐仁持保留意见。他认为,该实验只是建立了一种“错误”的记忆,没有将记忆从一个小鼠移植到其他小鼠,更不是将人类的想法(记忆)人为地移植到小鼠大脑。那么,同样的实验,可否在人脑上复制?难度同样很大,因为上述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将电极插入了动物脑内或者病毒及光纤导入脑内;而受到伦理道德的限制,同样的实验方法不可能用在人身上。

  除了伦理规范约束,记忆的移植、修改,说到底依赖于我们对人脑的认识有多深。和记忆有关的很多是人脑内的高级中枢,但科学家目前还不知道人脑思维的编码机制是什么——每个想法和每个决定在大脑中是由哪些神经细胞通过什么方式编码的,这一点并不清楚。此外,目前也缺乏适用于人脑的、无损伤的深部脑区的精确定点刺激和记录技术。

  虽然人脑和人脑之间的记忆移植暂时无法实现,但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赛博朋客”(cyberpunk)科幻小说主题中,经常会出现所谓的“神经植入装置”——一种把人脑和电脑直接相连的东西。现实世界中,经过神经学专家、生物工程专家多年的努力,这方面的进展不容小觑。

  例如,近日华盛顿大学的一项实验,让身处异地,头部佩戴电极帽的被试者的大脑,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其中一名被试者想象自己的右手按下键盘上的空格键,相关大脑活动信号被一台大脑活动扫描仪捕捉到,并通过互联网,传到与另一名受试者大脑相连的计算机上。然后,这些信号再变成能被大脑读取的磁脉冲信号,传递到另一位受试者脑中。这样,后一位受试者如同前一位受试者的“傀儡”,不由自主地用右手按下了空格键。

  关于“脑机对接”,还有人想得更远更夸张,比如,把亚马逊网站上海量的图书资源,和大脑中负责记忆形成的神经结构——海马直接相连。具体的实施至少涉及两个方面的技术:一是要在神经元和颅外世界之间建立一条可靠的连接,二是要有一种编译方法,能够把数字版本的《战争与和平》转换成神经元之间的“语言”。而正如前面王佐仁研究员所说的,这两项正是眼下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

  其实,这些关于人类智慧发展超越身体极限的梦想,与笛卡尔等哲学家在几个世纪前关于精神与肉体二元论的深邃思考相去不远。人类的思维,包括对旭日东升的感受、飘忽不定的思绪,以及其他构成我们意识世界的独特主观感受,能否全部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另一个大脑,或者说一台机器中去?退一步说,就算实现了复制,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副本”?大脑的精髓,不仅在于海量的记忆信息,更在于在此之上建立的某种智慧。例如,对于大脑信息的分类,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哪些是需要剔除的……这种智慧,也能被原封不动地复制、移植吗?总之,如谜一般的大脑,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仍有诸多未知等待我们探索。

作者: 2013-9-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