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心脑血管相关

山东改良术式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2005年06月17日(慧聪网)8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张兴华教授在其助手张绪洪、苑海涛副教授的协助下,成功地为一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危重患者实施了改良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从而......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06月17日 (慧聪网) 8 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张兴华教授在其助手张绪洪、苑海涛副教授的协助下,成功地为一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危重患者实施了改良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从而挽救了这名患者的生命。该方法的成功实施,填补了山东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一项空白。

接受上述治疗的是一名45岁的男性患者。该患者头晕20余年,近期因频发阵发性心悸、胸闷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而入住山东省立医院。入院后患者又数次发生晕厥。经心脏彩色b超检查后,该院专家确诊患者患有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室间隔增厚达19毫米(比正常人高出一倍),而且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高达81毫米汞柱(正常人应为0毫米汞柱)。上述病变可使患者出现射血障碍及左心室流出道狭窄,随时会导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脏停跳。该院专家认为,患者病情危重,使用药物治疗已不能奏效,惟有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才是其治疗的最佳选择。

据张兴华教授介绍,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由英国医生sigwart于1995年首次应用于临床。该技术是通过心导管,用无水乙醇来闭塞室间隔动脉,人为地造成局部心肌坏死,从而使室间隔变薄,进而减轻或消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术方案确定后,张兴华教授及其助手们为患者施行了这一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他们发现,患者室间隔动脉较粗大,如果按照常规介入手术方法全部闭塞其室间隔动脉,有可能会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使手术危险性加大。对此,张兴华教授独僻蹊径,改变了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式,即只闭塞与室间隔肥厚相关的间隔支动脉的较大分支。该创新手术方式获得了成功:术后,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由术中的110毫米汞柱降至15毫米汞柱,患者症状大大减轻,心功能获得了明显改善。

改良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为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经文献检索,此前尚未见国内有同类手术报道。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6-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