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心脑血管相关

心血管疾病管理新理念:监测中心动脉血压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在中心动脉血压概念提出之前,肱动脉血压一直是主要的血压测量指标,其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收缩压和脉压从中心动脉到外周是逐渐升高的,所以肱动脉血压可能难以全面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血压水平。最新研究表明,中心动脉血压及其他中心动脉血压指数与心血管风险指......

点击显示 收起


  
  在中心动脉血压概念提出之前,肱动脉血压一直是主要的血压测量指标,其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但是,收缩压和脉压从中心动脉到外周是逐渐升高的,所以肱动脉血压可能难以全面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血压水平。最新研究表明,中心动脉血压及其他中心动脉血压指数与心血管风险指标的关系可能较肱动脉血压更为密切;采用降低中心动脉血压的疗法可以使降压治疗更有效,从而使医生可以更好地诊断、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肌肥大、动脉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新修订的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也已将中心主动脉血压列为高血压管理的新指标。10月11日下午,在第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多位专家就中心动脉压,这一心血管疾病管理新指标进行了深入讨论。
  ▲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密切关系
  据了解,不久前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第17届欧洲高血压会议上,学术界对于“将中心动脉血压列为高血压管理中需要测量的血压指标”达成共识,并就此对现行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进行了4年以来的第一次修订。另外,最近发布的2006年盎格鲁斯堪的维亚心脏终点事件试验-降压部分的分支研究——ASCOT-CAFé研究,首次在前瞻性临床试验的较大样本量患者中反复测定中心动脉血压,并证实中心动脉血压、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密切关联。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的姜一农教授介绍说,中心动脉血压是主动脉内的压力,一般指主动脉根部的压力。其决定因素有心搏量、血管壁硬度和反射波成分占的比例。中心动脉血压之所以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密切关系,原因是中心动脉血压可以反映大动脉血管的功能,而大动脉压力是左室的直接压力负荷。在心脏射血过程中,后负荷就是中心动脉血压。中心动脉血压升高,心脏收缩期延长,舒张期相对缩短。已经有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左室重量指数与AI间呈正相关,其相关性超过肱动脉收缩压和脉压。冠状动脉灌注也与中心动脉血压相关。在主动脉顺应性下降时,中心动脉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而冠状动脉的灌注主要依赖舒张期。舒张期的灌注主动脉压力降低、舒张期相对缩短,均可使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量下降。同时,后负荷增加又造成心肌做功,耗氧量增加,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
  ▲能客观反映降压质量
  降压是高血压治疗中一条最基本的原则。但是,在同样的降压幅度时,降压获益是否存在差异?这一问题引起了热烈争论。姜一农教授说,中心动脉血压概念的提出,让人们重新审视降压质量和降压外作用。ACOT-Café研究表明,与以阿替洛尔联合噻嗪类利尿剂组的治疗相比,氨氯地平加培多普利可进一步降低心血事件风险。然而,两组肱动脉血压的微小差异却不能解释这一终点差异,这一差异在中心动脉血压上可以得到解释,氨氯地平加培多普利组患者中心动脉血压下降更显著。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提示了在降压质量评价中,中心动脉血压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可能提供较周围血压数值更客观和真实降压水平的评价。在相同的肱动脉压降低水平下,降低中心动脉血压力作用显著的降压药物可能带来更好的靶器官特别是心脏的保护作用,因此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
  但是,过去要准确测量中心主动脉血压并非易事。来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王继光教授介绍说,典型的方法是使用有创的设备,即将一根导管插入心脏。这种介入检测法可以直接获得理想的测量值。近年来,研究发现,桡动脉的压力与主动脉的压力之间存在密切对应关系。很多研究应用周围动脉与主动脉波形的对应关系,通过获得连续准确地周围动脉波形,应用数学转换模型,获得中心动脉血压波形。据了解,日本欧姆龙-科林公司研发人员根据这一原理研发的无创中心动脉血压评估系统已于2006年在美国上市。其通过使用多点压力传感技术,将具有40导压力传感探头固定在手腕桡动脉处,探头自动寻找最强的桡动脉搏动点,采集压力波信号,计算出中心动脉血压及AI值。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相关合作研究也在进行中。
  另外,王继光教授还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中心动脉血压某个特定的因素或中心压力指数并不能代表其他动脉血压和指数,彼此不能换用。目前,深入研究中心动脉血压和中心指数显得非常必要。
   中国医药报记者 马艳红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