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血液

我国白血病发病机理和治疗学研究获重要进展

来源:新华网
摘要:新华网上海6月29日电从凶险的“血癌”、不治之症到临床上可以治愈,我国白血病发病原理和治疗学研究的成功正为世界瞩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研究所执行所长陈赛娟教授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在多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转换型研究”基础上,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进行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我国急......

点击显示 收起

  新华网上海6月29日电 从凶险的“血癌”、不治之症到临床上可以治愈,我国白血病发病原理和治疗学研究的成功正为世界瞩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研究所执行所

  长陈赛娟教授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在多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转换型研究”基础上,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进行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我国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5年无病生存率达94%以上,成为国际上第一种可基本治愈的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更为可喜的是研究人员正将基因靶向治疗的思路进一步拓展到其他类型的白血病,有望使更多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临床治愈的希望。

  最近,上海血液研究所对发病率较高的另一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2b型急性白血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中草药筛选研究又发现,二萜类植物提取物冬凌草甲素和毛萼乙素可以明显诱导M2b型白血病细胞凋亡,并可特异性地降解融合蛋白质AML1-ETO。根据基因产物靶向治疗的思路,研究人员将冬凌草甲素、诱导分化剂联合应用,使M2b型急性白血病小鼠的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

  白血病在我国肿瘤死亡率中排位第6位,在青少年的恶性肿瘤中一直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据第1位的恶性肿瘤。0-9岁和60岁以上是白血病发病的两个高峰。对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传统治疗方法是化疗、放疗以及手术,但毒性大、特异性差,虽然能使大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和生存期延长,但是5年无病生存率仍然很低。骨髓移植可使部分患者达到治愈,但是价格昂贵,骨髓供者来源有限。我国学者所开创的诱导恶性细胞分化、凋亡的新途径,在白血病治疗中崭露头角,得到国际血液界的广泛采纳,成为白血病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在王振义院士指导下从事白血病诱导分化的治疗学研究,从临床上首次向世人证明了肿瘤细胞是可以逆转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M3型)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1992年,陈竺和陈赛娟克隆了APL变异型染色体易位累受的1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命名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锌指基因”,实现了我国疾病基因克隆零的突破,并在国际上首先培育了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变异型染色体易位的转基因小鼠。之后,上海血液研究所又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阐明了中药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理,首先提出了针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基因产物的综合靶向治疗方法,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和化疗联合治疗,将急性早幼粒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率从小于80年代初的20%提升到目前的94%以上。  

(责任编辑:石翔) [我来说两句]
作者: 仇逸 作者: 2007-7-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