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眼科

基因疗法治疗视网膜变性取得突破

来源:医药经济报
摘要: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基因疗法治疗视网膜变性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用纳米颗粒将治疗视网膜变性的基因植入患病鼠的视网膜内,结果这些实验鼠在短期内视力出现恢复。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RajendraKumar-Singh博士说:“这项研究显示,通过基因疗法来治疗视网膜变性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

点击显示 收起

  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基因疗法治疗视网膜变性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用纳米颗粒将治疗视网膜变性的基因植入患病鼠的视网膜内,结果这些实验鼠在短期内视力出现恢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医学》杂志上。



  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Rajendra  Kumar-Singh博士说:“这项研究显示,通过基因疗法来治疗视网膜变性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纳米颗粒非常小,可以进入视网膜细胞,并且可以通过阻止细胞死亡来恢复视力。过去人们一般采用病毒载体来将基因运入细胞,但是病毒容易引发免疫系统反应从而导致炎症、癌症的发生甚至死亡,因此采取非病毒性载体的基因疗法更加安全。”



  研究人员用纳米颗粒将携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种营养因子可以起到保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作用)的基因植入实验鼠的视网膜中,结果显示实验鼠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数量有明显恢复,植入7天后,实验鼠的视力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是这种携带营养因子的纳米颗粒对视网膜的保护还不是永久性的,实验后14天,这些实验鼠的视力再次下降到接受治疗前的水平。Kumar-Singh博士说:下一步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增加新的保护基因来延长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时间。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指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从而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种遗传性致盲眼病,患这类疾病的患者视觉会逐渐丧失,最终会导致失明。这类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这种病在美国的发病率一般为1/4000。
作者: 2010-9-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