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纳米技术开始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来源:新民晚报
摘要:由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支持,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周彩存教授领导的一个团队在无创性肿瘤早期诊断研究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种使用纳米技术的新生血管靶向顺磁性纳米核磁共振造影剂,能够在普通核磁共振下清晰显示直径3-5毫米的微小肿瘤病灶。恶性肿瘤早期诊断难,已成为控制恶性肿瘤的一个瓶颈。但由于肺癌早期多缺......

点击显示 收起

        由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支持,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周彩存教授领导的一个团队在无创性肿瘤早期诊断研究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种使用纳米技术的新生血管靶向顺磁性纳米核磁共振造影剂,能够在普通核磁共振下清晰显示直径3-5毫米的微小肿瘤病灶。



  恶性肿瘤早期诊断难,已成为控制恶性肿瘤的一个瓶颈。以肺癌为例,我国肺癌发病率仅在本世纪前5年内,增加了30%。但由于肺癌早期多缺乏症状,有症状再就诊时,大多数患者的恶性肿瘤已属中晚期,从而丧失了手术或其它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多数患者无法获得治愈。



  周彩存教授的研究以肿瘤新生血管及其内皮细胞表面表达许多特异性受体为基础,结合纳米技术的优势,开发了新型新生血管特异性靶向纳米颗粒磁共振造影药物。应用这种造影剂,在普通核磁共振下,即可清晰显示直径3-5毫米的微小肿瘤病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如此大小的肿瘤,通常包括螺旋CT和PET-CT等现有的检测手段都难以发现。



  有关专家相信,若临床上能够监测到3毫米的微小肿瘤,将大大提高病人的治愈机会,并可减少病人痛苦,降低治疗费用。用于无创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纳米分子影像学新方法一旦成功,对于肿瘤早期诊断和肿瘤微小转移灶的探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 2008-2-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