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哈医大不断拓宽三氧化二砷克制癌细胞的领域

来源:东北网
摘要:1974年4月,身患M3型白血病、生命垂危的22岁女工董秀芝,被哈医大一院的专家们用救活,不仅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而且成为一位幸福的母亲。而这个“癌灵1号”的主要成分竟是砒霜,从此,砒霜这一人所共知的毒药便成为许多医疗领域争先研究对象。从20世纪70年代到今天,历经40年的探索与研究,对砒霜克制白血病的研究不仅在临......

点击显示 收起

  1974年4月,身患M3型白血病、生命垂危的22岁女工董秀芝,被哈医大一院的专家们用救活,不仅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而且成为一位幸福的母亲。而这个“癌灵1号”的主要成分竟是砒霜,从此,砒霜这一人所共知的毒药便成为许多医疗领域争先研究对象。



  从20世纪70年代到今天,历经40年的探索与研究,对砒霜克制白血病的研究不仅在临床上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果,而且其克制癌细胞的领域日益拓宽,哈医大专家研究发现其在治疗胰腺癌、胃癌、巨核细胞白血病、B细胞性淋巴瘤、肝癌肺癌也已显露出可喜疗效。



  探寻:民间治癌秘方



  1971年暮秋,黑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接到反映:林甸县民主公社卫生院采用有毒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因效果很好引得众多患者前往求治。当时全省卫生系统正在广泛收集、整理抗癌中药及民间验方、秘方的工作。得知上述消息,哈医大一院中医科主任张亭栋被任命为专家组组长,带队采风访贤,了解实情。果然,林甸县一位老中医有个秘方,是用中药砒霜、轻粉、蟾蜍配制的,最初用来下药捻治疗鼠疮——淋巴腺结核,后来被人改成针剂肌肉注射治疗各种癌症。这个方剂就被命名为“713”或“癌灵”,但慢慢被弃之不用。



  张亭栋是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医生,很想在“血癌”上打开缺口。他将原方分成两组作体外抑瘤实验,一组由砒霜、轻粉组成,另一组由砒霜、蟾酥组成,分别命名为“癌灵1号、2号”注射液。观察发现,1号、2号都有疗效,但1号连续用药常出现蛋白尿,说明对肾脏有损害,因为轻粉是汞剂,影响肾功能,所以去掉了轻粉;而2号注射后会使血压立即升高,病人头痛剧烈,显然是蟾酥在“捣乱”,故而将其除名。单一留下砒霜,仍有显著作用。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或亚砷酸,有剧毒。药剂师韩泰云大胆创新,将砒霜提纯,精制成亚砷酸注射液。就这样,此药物组成由复方迈向单方,又到化学纯品三氧化二砷;给药途径由肌注通过动物实验摸准剂量,向静注、静点发展;治疗病种由慢性白血病向急性白血病拓展。



  发现:砒霜治好白血病



  1974年,22岁的董秀芝已怀有7个月的身孕,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把她击倒:口腔里出血,鼻子里出血,连尿里都是血,皮肤颜色如白纸一般。送到哈医大一院后,被确诊为M3型白血病,入院第二天孩子就流产了。但她在静点砷剂4个月后,出现了奇迹。连身都不能翻的董秀芝,竟慢慢站了起来,并能下地行走了。同年底,小董出院回家,按医嘱吃药、点滴、复查。1976年她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1979年重返工作岗位。董秀芝的康复给更多M3型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在临床治疗基础上,哈医大一院伊达药业一种通过静脉给药,用于治疗“血癌”的从砒霜中提取出来的亚砷酸注射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且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到90年代,哈医大一院收治了来自全国17个省2000多例各类白血病患者,发现砷剂尤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效果最佳。在对244位患者长期随防中,有126位已存活5年以上,其中有19人已存活10年以上。



  创新:成为诸多癌细胞克星



  90年代后期,临床上逐渐兴起一股“砷剂热”。来自国内外众多反馈信息表明,砷剂对胰腺癌、胃癌、巨核细胞白血病、B细胞性淋巴瘤、肝癌、肺癌也已显露出可喜疗效。



  就在这时,又一个令人感到惊奇的发现传来。哈医大博士刘连新,在本校导师姜洪池教授、中国医科院吴院士(应写全名)的共同指导下,首次证实了砒霜有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他在实验中分别观察被不同浓度的砒霜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变化,不仅发现较低浓度的砒霜即可明显让肝癌细胞自杀,还首次提示了砒霜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基因作用位点是在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酶前体水平而非转录水平。这一发现,从分子水平证实了砒霜可能成为治疗肝癌一剂良药的设想。博士毕业后,他又在著名普外科专家姜洪池教授的指导下,与朱安龙副教授共同开展了亚砷酸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经临床研究证明,亚砷酸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部分病例肝癌细胞的生长,使肝癌肿块皱缩变小或减慢肝癌的生长速度,因此,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化疗药物,尤其是采用介入疗法局部化疗效果更佳。



  近日,针对用亚砷酸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容易加重患者的高白细胞血症,甚至可导致部分患者死亡这一现象,哈医大一院院长、血液内科主任周晋教授带领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们建立了亚砷酸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及其数学模型,从而精确地控制了亚砷酸静脉输注的速度和用药量,并在对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和随访中,证实了亚砷酸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的优势:将与该药治疗相关的高白细胞血症的发生率降低了30%。经过临床验证,周晋教授发明的三氧化二砷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沿用了30多年的三氧化二砷常规静点时发生率很高的“高白细胞血症”,基本杜绝了“类维甲酸综合征”的出现,缩短了疗程,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七十年代初,哈医大在国际上首次应用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关注,经过一代又一代医学专家和药学专家的共同努力,逐步完善其药品成分和给药方式,使砒霜这一曾令人惊恐的传统中医传统毒药大放异彩,变成当代克制各种癌症的利器。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