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内恶性肿瘤治疗望保住眼球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本报讯(实习生王春晓记者成舸)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该院眼科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自噬及凋亡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有望提高该病及其他眼内恶性肿瘤的化疗疗效,逐渐取代眼球摘除治疗方法。同时,miR-34a还能通过增加细胞DNA的损伤来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揭示出miR-34a在细胞自噬作用中的新机制,为......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讯(实习生王春晓 记者成舸)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该院眼科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自噬及凋亡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有望提高该病及其他眼内恶性肿瘤的化疗疗效,逐渐取代眼球摘除治疗方法。该研究日前发表于《自噬》。

据了解,这项研究证实了一种名为miR-34a的微小核糖核酸可以降低肿瘤细胞中的高迁移率核蛋白1号的遗传信息传递,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并抑制其自噬。同时,miR-34a还能通过增加细胞DNA的损伤来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

miR-34a是备受关注的一种微小核糖核酸。它通过调控多靶分子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在细胞分化、生物发育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揭示出miR-34a在细胞自噬作用中的新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疾病以及其他眼内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眼病中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恶性肿瘤,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危及患儿生命。过去,临床上常通过摘除眼球来治疗这一疾病。

《中国科学报》 (2014-05-27 第4版 综合)

作者: 王春晓 成舸 2014-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