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肿瘤相关

解放军307:基于基因检测的伴随诊断指导肺癌个体化治疗

来源:检验视界网
摘要:伴随诊断作为一种与靶向药物相关的体外诊断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人体内变异基因的表达水平,筛选出最合适的用药人群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治疗。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杜祥在日前举行的“ALK融合基因检测与肺癌个体化治疗学......

点击显示 收起


伴随诊断作为一种与靶向药物相关的体外诊断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人体内变异基因的表达水平,筛选出最合适的用药人群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杜祥在日前举行的“ALK融合基因检测与肺癌个体化治疗学术研讨会”上介绍,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发病的比例高达80%,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临床亟须更有效的NSCLC诊疗方法。

研究发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NSCLC的关键启动癌基因之一,精确的ALK检测对于NSCLC靶向治疗患者的筛选起着决定性作用。

解析EML4-ALK融合基因

EML4-ALK融合基因可见于多种肿瘤,例如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和NSCLC等,它是由第2号染色体短臂插入引起。根据EML4基因断裂点的不同,EML4-ALK融合基因至少有10种。EML4-ALK融合基因通过下游底物分子的激活、传递,各转导途径的相互交叉、重合,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EML4-ALK融合基因通过融合伴侣的胞外螺旋结构域,使两个EML4-ALK分子的激酶区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二聚体,通过自身磷酸化活化下游MAPK、PI3K/AKT、JAK/STAT3等通路,从而引起细胞向恶性转化。

解放军第307医院全军肿瘤中心教授刘晓晴指出,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可显著增加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伴随诊断ALK免疫组化(IHC)检测是一种高效、标准和经济的ALK评估方法,并已获得欧盟等的认证,国家卫计委也推荐在肺癌诊疗中进行ALK等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 2015-6-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