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天下奇闻

老妇被肢解抛尸鱼塘 警方面向社会征集破案线索

来源:news.sina.com.cn
摘要:央视《共同关注》10月24日播出节目“老妇被肢解抛尸鱼塘警方发动社会征集破案线索”,以下是节目内容:2005年9月8日这一天,杭州的多家媒体同时刊登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与不久前发生在当地的一起凶杀案有关,其中写到“这起凶杀案,你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你可以勘查现场、寻找线索,你可以与警方一起推理、一同破......

点击显示 收起

  央视《共同关注》10月24日播出节目“老妇被肢解抛尸鱼塘 警方发动社会征集破案线索”,以下是节目内容:

  2005年9月8日这一天,杭州的多家媒体同时刊登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与不久前发生在当地的一起凶杀案有关,其中写到“这起凶杀案,你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你可以勘查现场、寻找线索,你可以与警方一起推理、一同破案”。在这条新闻中,杭州警方不但对外公布了案件的详细情况,而且还公布了所掌握的与案件有关的四个重要物证。把案件详情和重要物证对外公布,发动全社会一同破案,这种做法不但在杭州,就是在全国,也是闻所未闻。那么杭州警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又究竟有没有实际效果呢?

  2005年8月21日清晨,在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一个鱼塘主人在自家的鱼塘里发现了一个可疑的塑料袋。

  杭州转塘镇龙王沙村鱼塘主人:我拿东西把它捞起来,里面臭水流出来,发臭,我就马上把它扔到河边上,我打开一点里面好像是肉,这样我就报警。

  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塑料袋里竟然是一个人的头颅。这时,一个围观的村民说,在不远处的另外一个鱼塘里也有一包漂浮物,同样散发着臭味。警方对其打捞后,发现里面是一个人的躯干。8月29日,警方又在距离转塘镇4.5公里的一条河道里,发现了人的四肢。根据法医鉴定,这些尸体残骸同属于一个死者,这个死者是一位老年妇女 。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郭立峰:应该在55周岁以上,身高在1.5米左右,头发花白,中等体型。

  死者到底是谁呢?这无疑是破案的关键。但是死者的面目已经模糊,能看清的只是死者头发花白,戴有耳环,并且装有假牙。像往常办案一样,专案组迅速张贴了认尸告示,同时在转塘镇的周边地区进行排查,了解近期是否有老年妇女失踪。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郭立峰:经过第一遍的摸排之后,一直无法确定死者身份,因为从周边反映出来的一些老年妇女的线索,经过我们认真地甄别之后,都确定跟死者特征不符合。

  十几天过去了,专案组先后四次,印制了八万多份的认尸告示和悬赏通告四处张贴,从转塘镇到杭州的各个角落,然而一无所获。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郭立峰:这个案件如果不能确定死者身份的话,从我们侦查的角度来看,想直接突破案件难度相当大。

  八万多份的认尸告示和悬赏通告贴满了杭州的大街小巷,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影响了市容,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实际效果!仔细一分析,杭州警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把广大的杭州市民真正地发动起来,没有真正地调动起大家参与这件事情的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把大家发动起来,使大家积极地参与其中呢?为此,杭州警方实施了一个大胆的举措。

  严峰,杭州《都市快报》记者,多年从事公安题材的新闻报道。2005年9月7日,她接到了杭州市西湖区刑侦大队大队长朱宝良打来的一个电话。

  严峰:西湖刑侦大队朱大打电话给我的,就是说叫我到他们那儿去一下,就是说想请我们协助,协助一下关于碎尸案,到那个地方他跟我讲了一下,大概是要公布四大物证。

  为了尽早破案而通过媒体对外公布案情和重要物证,从事公安题材的新闻报道这么多年了,严峰还是头一次碰到。

  严峰:当时我就觉得这还是挺好的,因为我负责公安线有六年,我一直觉得有些东西是可以发动市民一起来协助查找的,因为警力是有限的,民力无穷。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侦大队 朱大队长:应该说公布物证就是引导大众进行有联系的思考,这样子可能提供的线索更能直接客观地反映案件,接近客观的事实。

  朱大队长同时告诉记者,专案组决定通过媒体对外公布案情和重要物证,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大家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大家协助警方,共同破案的积极性。

  2005年9月8日,“8.21”凶杀案见报了,案件详情和四个重要物证公之于众。第一个重要物证是凶手用来包裹尸体残骸的报纸——《都市快报》和《钱江晚报》。在凶手用来包裹尸体残骸的报纸中,除2005年5 月29 日和8 月13 日两天的《钱江晚报》之外,其余的都是《都市快报》,时间跨度从2005年7月9日到8月13 日,共计37 天,这说明凶手很可能有收藏《都市快报》的习惯,或者获得《都市快报》非常便利。

  第二个重要物证是凶手用来装尸体残骸的,一个名为“梵思诺”服装品牌的袋子。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侦大队副大 郭立峰:这个“梵思诺”经过我们调查,是我们杭州大厦二楼的一个服装品牌,这个包装袋经过我们辨别之后,确认应该是真货吧。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侦大队 朱大队长:这个袋子的品牌应该是有一定的档次,在杭州的销量也就3000左右吧,应该说范围比较小,所以说我们考虑公布以后,应该能够获得更多的破案线索。

  第三个重要物证是凶手用来装尸体残骸的,上面标有“特花”、“花A”字样的一个编织袋。经过了解,警方得知,这种编织袋很可能是浙江桐乡收购杭白菊时使用的,“特花”在桐乡一带是对最好的杭白菊的称呼。

  最后一个重要物证是凶手用来装尸体残骸的一个PVC编织袋。经过调查,警方得知,这种编织袋是浙江桐乡怡盛电器厂发货用的袋子。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刑侦大队 朱大队长:塑料编织袋上有花A、特花应该是某个人写的,另外编织袋上有1/0.3和20公里这样的一个标记,也是固定的人写的,就是说经手使用的人应该对这样的物证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专案组在将“8.21”凶杀案的案件详情和四个重要物证公之于众的同时,还特别向广大杭州市民发出呼吁:“这起凶杀案,你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你可以勘查现场、寻找线索,你可以与警方一起推理、一同破案”。公布案件详情和重要物证,真心实意地邀请市民参与破案,在杭州,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引起了广大杭州市民的极大关注。

  严峰:第一天我就接到了一百多条短信和来电,我们报纸是早晨6点钟到零售摊点了,然后6点半这时候,我的手机就响了,然后就说你是《快报》记者吧,我来跟你谈谈这个案子我的想法。

  专案组对外公布的两部手机也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市民们如此积极地参与破案,专案组倍感振奋。

  郭立峰:我特意把短消息全部都开通,建了短消息库,一天时间我的短消息就全部发满了,都是市民提供的各式各样的线索,还有电话不停地记录,不停地查证。

  在众多的短信和来电中,一位老刑警提供的信息尤其引人注目。

  严峰:有一个他说他以前是老刑警,现在已经退休多年了,这个是一个老师傅,我听声音大概有60多岁,他说他以前破过很多凶杀案的,其中有一个也是一个抛尸案,是在河里发现的,然后包他的尸体的就是一张席子,然后这个席子上面补了一块皮,席子上补了一块布,他们就是从这块皮补的针脚在浙江(据州)一个地方找到了这个皮匠,这个皮匠告诉他是谁,查这个尸源,然后这个案子破掉了。

  这位热心的老刑警告诉严峰,凶手的抛尸地点是转塘镇和距离转塘镇4.5公里的地方,那么凭他多年的办案经验,凶手的作案现场应该也就在转塘镇附近。

  严峰: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想,如果作案现场不在转塘的话,他有可能他第一个抛尸地点可能扔在转塘,那么第二个他可能选择城东,他是距离越远,就是四块抛的距离越远,相距越远,警方越难打捞,他越难找到完整的一个人。

  严峰认为这位老刑警的话不无道理,如果凶手的作案现场不在转塘镇附近,那么为了拖延警方破案,他完全可以将两处抛尸地点选择在相距很远的地方,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只相距4.5公里。在判断凶手的作案现场就在转塘镇附近的基础上,这位老刑警进一步判断,凶手抛尸所用的交通工具应该是非机动车。

  严峰:他说他肯定是非机动车,因为当时这个(抛尸)地方离村庄还是比较近的,他说非机动车才不会有马达的响动声。他说有可能是三轮车或者是自行车。

  这位老刑警说,他判断凶手抛尸所用的交通工具应该是非机动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如果凶手拥有机动车,那么他应该选择在两个相距很远的地方抛尸。另外,这位老刑警分析,凶手很可能不会是年轻人,因为如果是年轻人,凭借良好的体力,他也完全可以把抛尸的两个地点选择在相距更远的地方。老刑警的判断与分析和情入理,严峰非常地兴奋,她立刻打电话把这些信息告诉了专案组。

  严峰:我把这个分析马上打电话给朱大了,然后朱大就觉得这个人分析还是比较有道理,就是当时跟他们的想法也是比较吻合的,并且这个老刑警还提到,应从她的牙齿去找,就是她的假牙去找。

  在专案组对外公布的案情中,曾经提到死者装有假牙,对此,这位老刑警强调,虽然每副假牙看上去都很相似,其实各不相同,每位牙医都能认出自己制作的假牙。2005年9月10日,专案组通过媒体对外公布了死者假牙的详细特征,希望能够寻找到制作这副假牙的牙医。除了这位热心的老刑警之外,其他相当多的市民也提供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郭立峰:比如说有特花、花A字样,各行各业的人都向我们提供这一类特花、花A作为一种特定称呼在哪一行业适用比较多。后来我们是通过他们的线索,初步确定了特花、花A是我们浙江桐乡一带白菊花的一个特用称呼,也就是我们判断这类蛇皮袋,是因为装用白菊花而进入了我们杭州市,可能是又因为跟茶叶市场经营有关系到达了我们转塘镇,就是说已经告诉我们了在转塘镇是能够获得写有特花、花A字样的袋子。

  就在通过媒体力求获取破案线索的同时,专案组对于失踪人员的排查一天也没有停止。在杭州市上报的失踪人员中,有一位名叫孟慧英的老年妇女与死者极为相似,但是她的子女却坚持认为死者并不是他们的母亲。

  郭立峰:一个他们不相信母亲会遭遇这种飞来横祸,第二个他们在一些细节记忆上面有一些错误,就是对母亲特征,对他母亲头上的疤他们认为是没有的。

  面对孟慧英的子女的态度,专案组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条重要的线索。经过耐心细致的反复工作,孟慧英的子女最终同意配合警方做一次DNA鉴定,看看死者到底是不是他们的母亲。2005年9月10日凌晨,DNA鉴定结果出来了,而这一结果使整个“8.21”凶杀案有了重大的突破,因为死者正是孟慧英。死者的身份终于确定了,然而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随后三天的《都市快报》里却只字未提。

  严峰:当时确实是想告诉读者死者到底是谁,但是后来一想不对,如果我们第二天,比如说9月11号老妇查出谁谁了,那么等于是也告诉凶手,从抛尸现场看,有这么多《快报》,就说明他每天也在看《快报》的,在留意,等于是告诉老太太身份已经查出来,你好逃了。我跟领导商量一下,说了一下,我说不要报算了,然后我们那个编委,还有我们的部主任又跟我说不报好像也不对,因为凶手他每天都在看《快报》,每天这么查找的,怎么不找了,肯定是找到了,也等于变相的通知凶手老妇身份已经查明了,那怎么办呢?

  考虑到凶手很可能每天也在通过报纸密切注视着警方的动向,在与警方商量之后,报社决定,随后几天继续刊登案件的相关内容,以便为专案组查找凶手赢得时间,但是要明确告知读者,有关死者的身份,警方已经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线索。

  虽然死者的身份已经确定,但是专案组发现要想由此找到凶手却并不容易。死者孟慧英家在杭州郊区的余杭县,孤身一人,丈夫已经去世多年,虽然她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但是子女们对于母亲却知之甚少,只知道母亲经常到杭州市里闲逛。在从孟慧英的子女那里无法获得有关凶手的任何线索的情况下,专案组最终决定破釜沉舟,再次通过媒体对外发布消息,借助社会的力量来查找凶手。

  严峰:9月13号,等于是警方通知我希望再把老妇的身份公布一下,就是查找跟老妇周围的关系,等于是说谁在跟老妇交往。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作者: 自动采集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