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今年7月,鞍山市救助管理站派出5名工作人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鞍山主要繁华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出67名乞讨人员,并制订出详细档案。他们年收入少则几万元,多则十余万元甚至二十万元。
站前步行街、虹桥、鞍山大厦门前、地下街门前、银座商场门前,市委、市政府附近及烈士山一带是这群职业乞讨者主要活动范围,并且乞讨者数量不断增多。
这67人中,外省58人,本省9人,男性42人,女性25人。从年龄上看,60岁以上的人员11人,中青年47人,少年儿童9人。主要分为甘肃岷县帮、江苏邳县帮、山东帮、安徽帮四大帮派。
揭秘A:收入
乞丐“肯定比你我挣得多的多”
在前天的采访中,鞍山街头乞讨妇女旁边的卖电话卡者“爆料”,这个抱小孩乞讨的妇女“每天两个大裤兜都沉甸甸地装满硬币,还不算纸币”。那么这些职业行乞者的收入到底能有多少?
档案一:45分钟讨来近百元
姓名:不详;年纪:40多岁;原籍:河南
该残疾男子滑着小轮车,长期在鞍山大厦门前乞讨,一次街头调查时,救助管理站的钟科长问他出来多长时间了,他说出来45分钟了。此时,该男子面前的杯子里已经有80多枚一元硬币……钟科长为他算了笔账“一个小时百十来元,这还是白天,然后还有人流更集中的早、晚市呢。保守点,一年几万块钱非常容易。”
档案二:4个小时收入700元
姓名:李某;年纪:十五六岁;原籍:甘肃
这是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的乞讨方式是在地上写着自己悲惨家境、不幸遭遇,然后向路人行乞。头几年这种行乞方式非常能赚取人们的同情心。据钟科长介绍,有一次,这个年轻人在虹桥上跪了4个小时收入700多元,“最多的那个人给了他100元后还留下电话号码,让他随时求助。”
档案三:乞讨空闲打5元钱扑克
姓名:潘某;年纪:50多岁;性别:男;原籍:沈阳
潘某大学毕业后,在沈阳工作。在回老家台安盖房子时,不慎砸伤腰。之后,潘某在每月享受单位工资的同时,沿街乞讨。每天早晨花10元钱雇人将其送到市中心繁华地段,开始乞讨,晚上,专人来接他回家。没事时和人打5元钱的扑克,年收入底限5万元。
档案四:老太讨钱娶上儿媳盖上瓦房
姓名:佟某;年纪:60多岁;性别:女;原籍:山东
这个老太太每天在鞍山繁华地段,扮可怜要钱。据钟科长介绍,佟老太从老家山东过来行乞,这钱可让她没少赚。老家的三间大瓦房、儿子娶媳妇的钱全是老太行乞赚来的。
揭秘B:行乞方式
◆沿街哀求苦讨。他们一般流动在各大酒店、宾馆,用磕头的方式进行乞讨;
◆在大街上,展示他们的残疾或畸形的肢体,以求得过往行人的怜悯,哀求乞讨;
◆编造悲剧,博取同情。天灾人祸,本人如何落难,家里人如何有重大疾病没钱就医,或者说本人在哪读书学习,家庭无钱交纳学费为由,进行乞讨;
◆走街串巷以吹笛、拉琴、唱曲、卖艺等方式进行乞讨,这种情况一般盲人比较多;
◆以纠缠尾随,抱腿硬要,强拉硬拽的方式向过往行人强讨硬要,这类乞讨人员多数为未成年儿童受人暗中唆使。
◆安徽、甘肃等地妇女抱着孩子在交通岗拦截车辆讨要。
揭秘C:组织结构
同乡搭帮结伙、有“组织性”乞讨
乞讨者中确实有些人员身处贫穷和困境,迫于无奈而沿街乞讨;再有因为生活困难,长期找不到工作;还有的因本人或父母、子女身患重病,无钱医治;有的身患残疾只能流浪乞讨。
另一种是把乞讨作为谋财致富手段的职业化乞讨人员。像他们这些人并非是因为生活所迫而被动以此为业,而是借乞讨生财,靠乞讨致富,因此不愿意放弃乞讨而接受临时性救助。他们有相对稳定的乞讨收入,同时有相对固定的乞讨街区,并且有重点的乞讨对象,另外他们还带有一定的组织性,按同地同乡,搭帮结伙,统一乞讨,在固定的地点会合,共同租房,群居群宿。
揭秘D:乞讨标准
衣食拒收、钱是惟一标准
钟科长说,十几年前,95%的乞讨者是因家庭受灾或生活困难,为了生存走门串户或沿街乞讨,一碗米、两件旧衣都能让他们满足。现在,95%的乞讨者为职业乞讨人员,他们不再走家串户,而是活动于城市繁华地带,只要钱。( 辽宁法制报 都红秋 刁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