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茶青比江浙一带提前20多天 ■5个加工点负责人均为外地茶商 ■加工成本每斤约80元的“碧螺春”可卖200元以上
记者汪志球从贵州省质监局稽查局获悉:贵州省质监系统对全省121个茶叶加工点生产的83个批次的茶叶进行抽样
检验,均未发现用工业染料加工茶叶。4月以来沸沸扬扬的“贵州毒茶”事件水落石出。原本就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品牌多而杂的贵州本地茶叶受到重创,茶农无辜受牵连,茶叶销路一时低迷。
“贵州毒茶”5个加工点负责人均是外地茶商,自带技术,从外地购买“铅铬绿”等化工染料,在贵州收购优质的茶青加工茶叶,再以“碧螺春”、“贵州毛峰”等品牌在江浙一带销售。
贵州省质监局通过全省范围的突查,发现岑巩、丹寨等县5个制造假茶的非法加工点,检测表明茶叶成品含铅超标35倍。茶商均来自江苏、浙江。这些加工成本每斤约80元的所谓碧螺春通过邮局发往江苏和浙江等地,每斤能卖到200元以上,有的甚至更多。
贵州省共有84个县种植、生产茶叶,80余万亩茶园年产干茶2万吨。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的差异,贵州茶叶高档茶青在3月底4月初即可采摘,而江浙一带则要延后20多天。这段时间里,大量江浙茶商进入贵州收购茶青。抢占时间差,就意味着抢占了江浙一带高档茶叶市场空白点,可从中获不菲利润。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