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食品安全安全快报

织纹螺中毒事件:我第一个揪出了织纹螺!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摘要:北京首例集体织纹螺中毒事件诊疗纪实刘熙腾/图阅读提示2007年4月7日晚,6位患者陆续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急诊室,就在两个小时前,他们是聚餐的同一桌食客。这是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2007年4月7日晚,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一直人声嘈杂的急诊大厅,安静下来。而此时弟弟也开始出现类......

点击显示 收起

  北京首例集体织纹螺中毒事件诊疗纪实

  刘熙腾/图


  阅读提示

  2007年4月7日晚,6位患者陆续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急诊室,就在两个小时前,他们是聚餐的同一桌食客。这是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凶手”是织纹螺!卫生部日前发布公告:任何餐饮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什么“摧垮”了小伙子?

  2007年4月7日晚,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一直人声嘈杂的急诊大厅,安静下来。

  急诊科医生果应菲刚刚送走了两个发烧病人, 正要往外走,去吃晚饭,两个男青年相互搀扶着走进急诊室,迎面和他撞上。

  “大夫,我头晕,恶心,全身发麻,真难受哇,救救我们吧!”两人一进门就瘫坐在椅子上,其中一个挣扎着说。

  果应菲看着这两个身材健硕、神色却黯淡的小伙子,心头一紧。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还有哪儿不舒服?以前有过这种现象吗?”果应菲发出一连串询问,希望能在小伙子症状没有更严重前,把情况了解清楚。

  两人都姓陈,是兄弟俩,浙江人,来北京打工已5年。当晚6时许,他们和几个朋友在北京西城区的天意小吃城吃过晚饭后,回到自己在北京租住的小屋休息。

  一进门,哥哥开始觉得身上不对劲,先是嘴唇发麻,继而四肢也开始发麻,直想吐。弟弟以为哥哥这是高血压的老毛病犯了,就让哥哥上床睡觉。而此时弟弟也开始出现类似症状,哥儿俩这才明白,坏了,不能这样硬挺,得去医院了!

  两人打了辆车,直奔最近的解放军304医院。

  果应菲一边扶他们躺到病床上,一边迅速进行了初步检查,两人心肺功能均正常,体温也正常,但肝、肾功能显示异常。“真是奇怪了,”果应菲暗自琢磨,他还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病例,“是什么力量让两个本应生龙活虎的小伙子突然就变成这副模样?”

  聚餐者在医院“会合”

  不容果应菲细想,急诊室里又进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陈哥,你也不舒服哇?!”女青年一看到病床上躺着的陈氏兄弟,立刻惊叫起来。

  女子话音未落,一个身材清瘦的男青年扶着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也进了急诊室。

  几个人面面相觑,“真没想到,两个小时前,我们在小吃城聚餐,现在我们几个又都跑到医院集合了。”女青年苦笑着说,显然,和其他几人相比,她的症状比较轻。

  原来,这六个人当晚在一起吃饭,饭后相继出现了口唇发麻、恶心的症状,只是症状有轻有重。

  果应菲马上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心中的疑团也开始清晰起来——这是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那么,引发中毒的食物又是哪一种呢?毒性有多强?如何诊治?孕妇怎么办?平生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果应菲额头上沁出一层汗水。

  “陈哥,陈哥!你醒醒啊!醒醒啊!”女青年一叠声呼唤陈氏兄弟,而兄弟俩几乎不能说话。

  “马上排毒!”凭借多年临床经验,果应菲在暂时还无法锁定毒素种类以采取针对性治疗的情况下,决定先使用广谱药物排毒。他明白,毒素正在和他开展一场生死角逐,把几个年轻的生命拖向死亡的边界,而他,还无法看清毒素的真面目。

  “我不会输的!”果应菲在心中给自己鼓了鼓劲,一边让几个患者服用广谱排毒药,一边请护士采样,对大便进行化验,以确定究竟是哪一种毒素。

  “什么样的螺蛳?”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主要是采用传统排毒方法,给患者服用促进代谢、保肝、促进排毒的药及盐水、维生素等。

  孕妇已有五个月身孕了,用药须格外谨慎。药品的副作用即使只有0.01%,对孕妇而言也是必须避免的,更何况是在还不了解这种毒素毒性的情况下。

  “你们晚饭都吃了些什么?”果应菲冷静地问症状最轻的孕妇和女青年。

  “吃的米饭、炒鸡丁、麻辣烫、花生、啤酒、肉串……”女青年努力回忆着,果应菲认真听着,他知道,引发这场噩梦的元凶就在它们中间!

  “就这些,还有别的吗?”果应菲急切地追问道。

  “对了,还有螺蛳。”孕妇补充道。

  “螺蛳?”果应菲眼前一亮,“什么样的螺蛳?”

  “就是那种尖尖的,一厘米多长,有七八道螺纹,在我们浙江,大家都叫它海丝螺,家乡人都爱吃这种螺。”孕妇认真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

  果应菲立即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再对照中毒者症状,终于,一种学名叫织纹螺,外形呈长卵圆形,顶部为尖锥形,外壳结实,色彩艳丽,顶部数层有凸起的纵向细肋的海螺,赫然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抓住你了!”果应菲敲了一下电脑屏幕,兴奋地站起身,挂钟的整点报时器同时响了一下,他看了眼窗外,发现晨光微曦,这才知道,竟已是第二天的清晨了。

  原来是河豚“下的毒”

  “谢天谢地!孕妇当晚只吃了两三枚,只有轻微的不适,可以不用药,靠她自身代谢把毒排出体外。”对孕妇进行仔细检查后,果应菲感觉一直紧绷的神经略微舒缓了一下。

  果应菲这才想起,从昨天中午到现在,还一点东西没吃,饥饿感立即汹涌而至,但他重新坐了下来,他知道,按照规定,三人以上的中毒事件,应该马上向北京市卫生局报告。

  两个小时后,卫生局派来了7名工作人员协助果应菲调查相关情况。据证实,这是今年北京首例织纹螺中毒事件。正是在此之后,全国又陆续发生多起相关事件,导致国家卫生部今年第10号公告的出台。

  织纹螺又俗称海丝螺,也有人称它为麦螺、白螺、甲锥螺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织纹螺毒素的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在河豚鱼体内分离出来的,织纹螺这样的螺类,其成长季节与河豚排卵繁殖同期,含有毒素的河豚卵进入织纹螺体内,对织纹螺本身不会带来什么损害,但人食用织纹螺后,就会受到毒害。这种毒素能阻断神经传导所必需的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到目前为止,河豚毒素尚没有特效解救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中毒,只有采用一些常用急救方法,包括催吐、洗胃、导泻、利尿等等来促进毒素的排泄,防止发生呼吸肌、心肌麻痹而引起死亡。

  “幸亏吃的少,其他人没怎么喝酒!”果应菲感到庆幸,他查阅了有关文献,发现织纹螺的食用量和中毒程度的深浅并无直接关联,但酒精可加重临床症状,“陈氏兄弟当晚喝了不少酒,所以他俩最严重。”

  经过治疗,入院第二天,六位中毒者的各项转氨酶等毒性指标明显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

  第三天,果应菲终于松了口气,告诉他们已脱离危险期。但孕妇需转入妇产科继续观察,“以防止对胎儿有什么不良影响。”谁知,六位患者——包括那位孕妇,一被告知脱离危险期,就悄然离开医院,果应菲再也没有见过他们。

  据了解,中毒者们就餐的那家小饭馆的老板,与他们在北京打工的工头熟识,为了保住在北京的工作,为了不再给自己惹来更多的麻烦,这几名受害者只好“集体大潜逃”。

  “现在他们身体上还有没有不适的反应,孕妇和腹中的胎儿是否安好,我们都不知道,从理论上讲,中毒或多或少都会对胎儿有些影响,但都要通过检测才能具体知道影响有多大。”果应菲忧虑地说,他希望这些患者能看到报道,“不管怎样,你们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医生一直在担心着你们现在的健康,诚心地盼望着你们回来……”

  延伸阅读

  5月9日,记者从北京西城区各大菜市场及崇文门红桥水产批发市场了解到,自从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发出后,这些市场已不出售任何螺类水产品,也没有消费者要求购买。

  “现在信息都透明了,去年出了个福寿螺事件,今年又闹出了织纹螺事件,以后谁还敢再吃螺?!我们现在也不敢再进这种货了。”北京市四道口水产市场的一家商户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王乐羊) [我来说两句]
作者: 薛 京常 宾 作者: 2007-5-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