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医疗动态

目睹亚洲首例多器官移植术

来源:金羊网
摘要:5月28日,中山大学附属一院成功为一位胰腺癌合并多发性肝转移的女患者实施了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一次切除病人的肝、胆、脾、胰、胃、十二指肠、大小网膜及部分小肠,换上健康的肝、胰及十二指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胃肠外科学组组长、广东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詹文华教授介绍,这是全亚洲首例获得成功的......

点击显示 收起

  5月28日,中山大学附属一院成功为一位胰腺癌合并多发性肝转移的女患者实施了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一次切除病人的肝、胆、脾、胰、胃、十二指肠、大小网膜及部分小肠,换上健康的肝、胰及十二指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胃肠外科学组组长、广东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詹文华教授介绍,这是全亚洲首例获得成功的多器官移植病例。作为唯一进入手术室的记者,我有幸目睹手术的全过程。

10小时的“接力”手术

  受体手术从下午1点45分开始,拉开长达10小时“马拉松长跑”的序幕。

  经过手术前反复磋商,敲定中山一院院长詹文华教授主刀,彭俊生副教授作为第一助手“跑”第一棒;以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为首的“跑”第二棒;最后一棒是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朱晓峰教授等人。手术牵动移植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血库、护理部和医务处等七个有关科室和部门,动用五十余人共同合作。

  这次移植不但要求切除上腹所有器官,更困难的是要切除根深蒂固的肿瘤。在探察中发现,患者腹主动脉旁有一个肿大的淋巴结,且这个淋巴结已经发生了转移,必须对所有后腹膜淋巴结作广泛的清扫。

  至晚上6点20分,手术已连续了近5个小时,此时,患者上腹部全部器官被切除下来。

  天啊,整个腹腔几乎被掏空,这人不会死吗?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然而,隔着膈肌,我能看到患者的心有序地砰砰跳动。手术台上,何晓顺和朱晓峰两位教授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鞠卫强医生在旁边解释,正在进行移植物的动、静脉血管的吻合。这段时间为“无肝期”,时间越长,对病人身体的损害就越长。一般肝移植手术的无肝期为40-60分钟,静脉吻合后即开放血流。但由于多器官移植血管吻合较为复杂,且需采用动、静脉全部吻合后同时开放的方法,如果先开放静脉血流,温热的血液将会使胰腺和十二指肠出现“热缺血”状态,极易造成术后移植物功能的丧失。在国外,这种手术多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术,避开无肝期,以策安全。

  据了解,在术前讨论时,何晓顺、朱晓峰、黄文起等多位教授一起商议,根据该院麻醉科技术成熟和设备完善的特点,决定大胆创新,术中不采用体外静脉转流术,避免因静脉转流所带来的并发症。这样就对手术操作有了很高的要求:血管吻合必须快速而精确地完成。54分钟!患者的所有血管全部吻合,开放血流后,肝脏霎时间变得红润,胰腺和十二指肠恢复了生机。在无影灯的照射下,记者能清晰看见移植肠管的蠕动和肠缘小动脉有节律的跳动。一切显得那样神奇。

手术台下的另一条战线

  台上紧张有序地进行手术,台下宛如开辟了另一条战线。

  麻醉科主任黄文起教授紧盯着监护仪的屏幕,密切注视屏幕上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麻醉科的医生已在此守候了整整7个小时。

  此刻一切都很平静,看起来病人情况很好。突然,监护仪上的波形发生改变,病人的血压从110/70毫米汞柱骤降至60/30毫米汞柱,心率从90次/分升至150次/分。黄文起教授嘀咕道:病人心脏马上就要停跳了。手术室里顿时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只见黄文起教授一边开放中心静脉管道,一边指挥麻醉科其他医生迅速调整血管活性药物,输血。顷刻间,1000多毫升的血及液体注入了病人心脏。

  病人的血压经过数分钟几起几落后慢慢回升,终于稳定在正常水平,医生们松了一口气。

  据黄文起教授介绍,刚才是整个手术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手术医生阻断了腔静脉,当血流开放后大量血液将进入移植器官,病人的回心血量和血压在瞬间就减少了一半,比常见的大出血要凶险得多。因此,早在术前准备会上,他便提出采用静脉快速输注技术,既可有效地防止机体循环紊乱,又避免了静脉转流可能带来的并发症问题。

创新性空肠穿刺造瘘

  病人上腹部九个脏器被切除,移植了三个健康脏器后,手术组的专家们,决定由胃肠胰外科彭俊生副教授负责采用Roux-Y重建方法。

  詹文华教授介绍,该院每年约有40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采用这种消化道重建方式,虽然全胃切除后病人近期内营养状况的维持需靠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但这种手术方式安全,效果可靠,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基本上能代偿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吸收功能。考虑到多器官移植病人的创伤非常大,为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专家们采用新型的吻合器,快速地实施了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近端空肠的吻合、受体食管与空肠的吻合,以及空肠与空肠之间的吻合。

  多器官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任何一个并发症都可能是致命的。为了预防吻合口漏(肠瘘)的发生,长期从事胃肠外科和营养支持研究的詹文华教授和彭俊生副教授,深有远见地为病人做了空肠穿刺造瘘。空肠穿刺造瘘有别于传统的造瘘方法,是一种具有微创性和快速性的手术方法,且可以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和灌注药物。由于这种病例术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而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足,必须通过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提供全面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加速病人康复。

  近10个小时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问身边的医生,这样长时间站着不觉得累吗?他们告诉我,在台上做手术的时候不累,可一下手术台,疲乏酸痛的感觉就一下子涌上来。可病人才28岁,这么年轻的生命不应该就这么枯萎,他们要竭尽全力挽救。我亲眼目睹了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妙手回春的本领和忘我的工作热情,不禁对这群白衣天使肃然起敬!

相关链接:胰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胰腺癌在西方比较常见(在脏器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多与环境中致癌物质和慢性胰腺炎、慢性胆石症等有关。此外,情绪抑郁、嗜烟酒者的发病率较高。由于胰腺位置较深,早期胰腺癌诊断困难,绝大多数一经诊断已属晚期。未经治疗的胰腺癌病人,90%以上于诊断明确后一年内死亡。

  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还是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看出来:

  1、腹部不适或疼痛,约半数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约有20%的病人腹痛能放射到背部、左肩部,常于夜间更为严重。疼痛在仰卧、坐立时加剧,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疼痛常常模糊不清,难以言明,这种情况往往延误诊断。

  2、厌食消化不良导致体重减轻。体重减轻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通常是渐进性的,在确认胰腺癌数月前即开始发生。

  3、黄疸。这是第三位最常见的症状,许多病人出现较晚。黄疸通常是进行性加重的,但也有呈自然波动状态的。对邻近总胆管的小的胰腺癌的病人,黄疸可为唯一的临床表现。因此,对这种难以解释的黄疸应仔细评估。黄疸常伴有上臂、小腿和腹部的烦人的瘙痒。然而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主诉瘙痒,偶尔可能见到瘙痒出现在临床上黄疸发生之前。

  4、内脏受损。胃、幽门或十二指肠直接受到侵害,或是由于胃功能的紊乱,可并发胃排空障碍、便秘、腹泻、吸收不良、胃胀气或肠胀气等症状。通常与肺癌相关的转移性的血栓性静脉炎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体征。

  5、情绪出现问题。中年人可出现忧郁症、疑虑病和癔病,一般认为是由胰腺癌引起。在胰腺癌病人中偶尔也可见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这种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半数以上其精神症状比生理体征和症状早出现6个月。

  正是由于有许多非特异性的和模糊的体征和症状,所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作者: 佚名 2004-7-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