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医疗动态

香港专家说动作协调障碍儿童宜早就医

来源:新华社
摘要:孩子经常跌跌撞撞、站立时左摇右摆,总会被视为顽皮或故意不合作,然而这或是动作协调障碍的症状。香港特区卫生署专家表示,动作协调障碍儿童是由于他们先天平衡力不足、手脚协调欠佳。但是家长和老师对此症认知极少,儿童无法及早得到诊断和训练,致令学业、社交、情绪以至自我形象都严重受挫。动作协调障碍等同运动困难......

点击显示 收起


  孩子经常跌跌撞撞、站立时左摇右摆,总会被视为顽皮或故意不合作,然而这或是动作协调障碍的症状。香港特区卫生署专家表示,动作协调障碍儿童是由于他们先天平衡力不足、手脚协调欠佳。但是家长和老师对此症认知极少,儿童无法及早得到诊断和训练,致令学业、社交、情绪以至自我形象都严重受挫。

  动作协调障碍等同运动困难、手脚笨拙、意识与行动协调欠佳,医学界至1994年才将这类问题统称为动作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香港特区卫生署中九龙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高级医生陈凯珊指出,此症在香港是个很新的概念,家长、老师甚至一般非专科医生都少有认识此症。外国研究显示此症的普及率约5%-8%,男童占大多数,为75%-80%,相信香港情况与之类似。

  据悉,2002年7月至2003年4月期间,香港特区卫生署7个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共诊断了94名动作协调障碍儿童,以男童(78%)和6至8岁儿童(67%)居多,有小肌肉问题(如执笔困难)和大肌肉问题(如欠平衡力)的各占1/3,其余则大小肌肉都有问题;44%同时患有注意力失调/过度活跃症,32%同时有读写障碍,另有17%则三者兼有。这些儿童半数都有学习困难,以致学业成绩不理想。

  陈凯珊说,动作协调障碍除阻碍学习和日常生活,也严重影响儿童的社交和情绪。动作协调障碍儿童通常很不整齐,老师便以为他们态度散漫;上体育课时跟不上,老师又会错怪他们没有尽力;结果他们逐渐失去自信,甚至为掩饰自己的弱点而逃避和经常发脾气。与此同时,同学会嫌他们“笨手笨脚”,以致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经常被排斥,平时也只可与年纪较小的儿童玩耍。

  陈凯珊强调,目前的学童保健服务大多不包括功能障碍测试,所以极有可能令部分儿童得不到诊断,惟有靠最接近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多加注意。家长老师越早知道、小朋友越早接受训练越好。家长若发现子女的自理和体能活动能力比同龄儿童发展较慢,便应往求诊以对症下药。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 自动采集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