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业界动态

星火势起却仍显寥落 医疗按揭:一腔热情伴尴尬

来源:医药网
摘要:日前,沈阳一家民营医院推出的“医疗按揭”服务模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这种独特的“医疗按揭”模式并非该医院首创。正因为两年前就出现了“医疗按揭”,业内更是对之颇加关注——如今它面临何种境况。这种服务模式在医疗行业是否行得通。...

点击显示 收起

    日前,沈阳一家民营医院推出的“医疗按揭”服务模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这种独特的“医疗按揭”模式并非该医院首创。正因为两年前就出现了“医疗按揭”,业内更是对之颇加关注——如今它面临何种境况?这种服务模式在医疗行业是否行得通?它能否为代表着我国高医疗水平的三甲医院所接受?

 

    星火势起却寥落 

 

    “医疗按揭”与通常意义上的按揭有所不同,确切地说应该是分期付款,即医院允许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将医疗费用分期支付,而患者在支付过程中无须负担额外的利息。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2003年7月,上海一家民营医院——仁爱医院首次推出“手术按揭”。但由于起付标准高、按揭额度小、还款期限短等原因,并未引起患者的足够兴趣,半年时间仅实施3例。2004年2月,该院将起付标准降低,并通过扩大范围、提高按揭额度等措施力推这一服务。无独有偶,去年3月,合肥市友好医院也推出了类似服务,声称凡在该院接受普外科、泌尿外科等手术的病人,费用超过5000元(含5000元)均可实行“手术按揭”。

 

    然而,这两家医院在“手术按揭”实施结果方面却大不相同。上海仁爱医院院长助理刘春龙告诉记者,自去年降低门槛之后,一年来该院已有100多名患者受惠于这种服务,且患者还款情况良好,无一人拖欠相关费用。而合肥市友好医院一位负责人却无奈地表示:由于至今无一例成功实施,院方已打算放弃这一服务方式。或许正如当初该院一位副院长所说:按揭只是一种尝试。既然不能顺利实施,医院理所当然不必将其“进行到底”。

 

    合肥市友好医院“手术按揭”叫好不叫座的命运似乎并没有影响其他医院继续尝试的积极性。沈阳万厚医院在推出不孕不育“医疗按揭”时热情高涨,不但将按揭范围从手术扩大到医药费用,而且按揭额度、还款期限均比前两家有所提高和延长。 

 

    毋庸置疑,“医疗按揭”出现两年来,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既没有死掉,也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只是慢慢地在各地零星燃起。刘春龙含蓄地表示,虽然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同,但由于缺乏宣传,目前“医疗按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有更多的医院来做这一服务。沈阳万厚医院的投资方——上海万厚医疗投资管理集团在南京、成都、西安等地已设立8家连锁医院,该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沈阳万厚医院将长期实施采用这种模式,并总结经验后逐步在全国其他万厚连锁医院推行。

 

    诚信风险相交织 

 

    尽管开展“医疗按揭”服务的医院都能罗列出该服务模式的诸多好处,如改善医患关系、促使医院提高医疗水平、延长术后服务时间等等,而经济一时紧张的患者也确实能够感受到相当的便利和实惠,但人们更关注的是:这种医疗服务模式到底能走多远?毕竟医院承担着相当大的经营风险,这种风险能否被有效化解,直接关系着该服务模式的命运。 

 

    风险曾一度成为人们质疑“医疗按揭”的焦点,而其背后本应该是医患双方的诚信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这种风险不易化解且容易转移,三家医院在寻求外界保障时,没有一家金融或保险机构愿意介入。面对风险,医院可依靠的只能是既不可控又不可量化的患者的诚信。刘春龙强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保证患者诚信的前提。由于病人处于弱势地位,医院要想改善医患关系,必须转变患者的“求”医观念,让患者由“请求”医生变为“要求”医生,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虽然刘春龙“相信大部分人是好的”,虽然仁爱医院致力于“医患间诚信度的建立”,并设立了相应的院长基金,但风险依然存在。刘春龙也不得不承认,医院不是福利机构,只能承担起部分社会责任,而不可能全部承担。由此可见,诚信还不足以化解全部风险。 

 

    据沈阳万厚医院副院长魏东力介绍,作为一家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其本身就是集团公司的一种投资。上海万厚投资管理集团以社会效益为主,注重公益性投入,致力于打造信用级医院,以期增强自身品牌建设,因此考虑更多的是长期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风险似乎已不十分重要,“真有因为经济困难还不了款的,医院就当是投入公益事业了吧。”但从该医院选择的按揭科目来看,风险仍然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正如魏东力所言,不孕不育结果明确,疗效易于判定,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医患纠纷。 

 

    三甲医院不看好 

 

    保障机制缺失,而诚信又有太多变数,意味着“医疗按揭”终难走出风险之囿。这也使得众多公立医院,尤其是代表着高医疗水平的三甲医院相当不看好这一模式。 

 

    或许因为医患关系太过敏感,或许医疗体制改革尚不明朗,记者的采访遭遇了一些困难,数家三甲医院的院长都予以谢绝,有人直言“敏感”,有人推托“太忙”,还有人干脆说“别的问题可以配合”。在接受采访的人中,也有多半以寥寥数语否决了“医疗按揭”在三甲医院甚至整个医疗行业存在的必要。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言辞激烈地说:“‘医疗按揭’不会有什么前景!又不像购房按揭,有房子做抵押可以规避风险。医院搞这些按揭、折价券之类的活动没什么意义,应该在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多下些功夫。”同仁医院副院长王晨也认为,医疗行业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其主要任务是治病救人,在经济上不能完全商业化,尤其是手术按揭,由于手术结果不能评估,按揭并非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的良方。 

 

    “来我们医院就诊的多是国家领导,连外地患者都非常少,好像没有按揭的必要。”北京医院一位负责人道出了三甲医院不看好“医疗按揭”的主要原因。确实,“医疗按揭”对医保患者似乎没有太大意义,而在三甲医院这部分患者所占比例颇大。北京宣武医院副院长王香平认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医疗按揭”不失为一种改善医患关系的好方式,这种新型模式应该建立在双方诚信及相应保障系统的基础上。但她同时表示,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三甲医院。“首先,操作起来费用压力太大。随着我国医保改革的推进,医保覆盖面不断加大,有40%~50%的住院病人有医保,这本身就属于后付费的方式,医院每个月都有几百万元资金在押,周转金很难再承担按揭费用。其次,低保人群的医疗保障体系应由国家建立,以政府行为系统规范,医院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确实,“看病难”、“看病贵”并不是某一个或某一类医疗机构的问题,而是整个医疗体制的问题,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某一模式的出现。但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医疗按揭”值得业内关注,其命运究竟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