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新闻专题地沟油

评论:“地沟油”产业化呼唤监管升级

来源:食品科技网
摘要:既有事实已经表明,“地沟油”的监管工作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一些“地沟油”样品的酸价检测结果能够符合现有标准。□特约评论员汤嘉琛近日,记者通过暗访发现,京津冀地区多家制售“地沟油”的黑窝点已经实现机械化规模生产,其日加工能力合计近百吨。这些黑窝点的加工工艺、提炼设备经过多年“升级”,科技含量越......

点击显示 收起

  既有事实已经表明,“地沟油”的监管工作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一些“地沟油”样品的酸价检测结果能够符合现有标准。但是,这并不是相关部门为自己开脱的理由,相反,质监部门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从中产生出危急感,进而以此为契机,研究出一套能够精确识别问题油品的检测方法。

  □特约评论员 汤嘉琛 近日,记者通过暗访发现,京津冀地区多家制售“地沟油”的黑窝点已经实现机械化规模生产,其日加工能力合计近百吨。这些黑窝点的加工工艺、提炼设备经过多年“升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并通过地下渠道不断流向食品加工企业、粮油批发市场,甚至以小包装形式进入超市。(6月28日新华社报道)

  “地沟油”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这样的消息让人惊惧和反胃。它意味着,即便我们不去卫生状况不佳的路边小店吃饭,仍有可能从超市里花高价买回“问题油”,并且浑然不觉。如此严峻的形势,再次为食品安全现状蒙上一层阴影,也呼唤着食品安全监管尽快升级。

  制售“地沟油”,从小作坊到大工厂的形态“升级”,反衬的是相关职能部门显而易见的监管失职。正因为不良生产者长期得不到有力严惩,通过制售“地沟油”牟利的行为才在客观上得到鼓励,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利益链。据报道,一些加工窝点顺利通过了食品安全QS认证,天津某加工“地沟油”窝点的负责人公然表示“没有背景绝对不敢炼油”,这更让其中的权力寻租魅影昭然若揭。

  尽管在“地沟油”加工产业化问题上难辞其咎,相关监管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他们“踢皮球”的功力。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称,我们没有对餐厨垃圾违规排放的执法权,近年也没有相关执法记录;北京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则表示,我们一般只通过索票、索据的办法检查那些进入商场、超市和批发农贸市场等区域的食用油,至于商家卖的是不是“地沟油”,需要由质监部门判断;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此辩解,我们基本依靠市民投诉、举报以及各区县和街道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的产品抽检发现问题,近两年来,质监局未收到过“地沟油”的相关投诉。

  无论这些身负监管之职的部门如何推诿,其逻辑都粗陋得不值一驳。“没有相关执法记录”,可能恰好意味着以往的监管工作存在制度性漏洞;将责任推给质监部门,并不能撇清工商部门的失职嫌疑;“未收到相关投诉”,难道质监部门就不能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主动出击?由此可见,“地沟油”加工乱象难以禁绝的症结在于,“多龙治水”格局之下,各个部门都缺乏足够的执法决心和监管诚意。

  诚然,既有事实已经表明,“地沟油”的监管工作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一些“地沟油”样品的酸价检测结果能够符合现有标准。但是,这并不是相关部门为自己开脱的理由,相反,质监部门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从中产生出危急感,进而以此为契机,研究出一套能够精确识别问题油品的检测方法。

  与此类似,商务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部门等,应该严格落实国务院在去年7月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明确自己的分工与职责,又相互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应对“地沟油”乱象,不留监管死角。更值得一提的是,食品安全关乎基本民生,不妨尽快建立严苛的问责机制,对于那些监管缺位或失职的部门予以行政问责。

  据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会统计,目前仅北京每天餐厨垃圾产生量就多达1750吨,还有餐厨废油脂60吨左右,而正规途径的日处理能力只有五六百吨;至于每天产生的动物内脏、鸡油鸭油的数量则无从统计。如果任由这些“地沟油”进入规模化的生产线,最终将危及每个寻常家庭的餐桌,相关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也将遭受重创。因此,面对日益产业化的“地沟油”加工,各职能部门应该拿出最大的诚意,尽快堵上监管漏洞。


作者: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