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新闻专题山寨药

加强药品终端行为监督 “傍大款”药品难进药店

来源:医药经济报
摘要:日前有媒体报道,从2009年起,药店将禁售保健食品,这一消息引起了广东一些企业和药店人士的强烈反应和高度关注。该报道主要源于SFDA在2008年12月17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照该《通知》要求,从通知下发之日起,药店将不得继续经营无批准证明文件、无产品质量检验合......

点击显示 收起

  日前有媒体报道,从2009年起,药店将禁售保健食品,这一消息引起了广东一些企业和药店人士的强烈反应和高度关注。该报道主要源于SFDA在2008年12月17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

  照该《通知》要求,从通知下发之日起,药店将不得继续经营无批准证明文件、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产品名称和生产厂名以及厂址无中文标识的产品;其中与药品包装相似、与药品同名或者名称相仿、宣传功能主治的非药品类产品也在《通知》禁售之内。

  本月4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对上述报道予以辟谣:从国家局下发的文件看,并非是要禁止保健品的销售,而是旨在打击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行为。

  进一步规范药品终端行为

  企业人士纷纷为SFDA的新规叫好,为以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戴“紧箍咒”,猖獗多时的假冒行为有望在终端得到遏制。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SFDA发布这样的通知,对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出了一些要求,是对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并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并不是要求药品零售企业禁售保健食品,只要产品生产、宣传等方面都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也可以在药店销售。

  据介绍,由于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严重扰乱药品零售市场,已经引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此次《通知》的颁布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药品终端市场,打击这种行为。

  “事实上,《通知》的着重点是旨在打击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行为。”上述药监局负责人如是说。

  而上述《通知》要求药店的所有产品(特别是非药品类产品)在购销两方面都必须建立“台帐”,以便消费者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更容易、更全面地了解药品的相关信息。

  根据《通知》要求,药店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与此同时,药店销售的所有产品也要开具标明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商、价格等内容的销售凭证,并建立产品销售台账;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广州天河区一大药房经理表示,药店购销存档无疑是对以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当头一棒,使其难以进入零售终端,而药品监管部门也能快速地追溯相关药品购销情况,无论对消费者和药店都是一种保护。

  据悉,目前全国已有数家连锁药店实施“零售药品档案”,而北京市目前也已开始在全市5000多家药店推行该制度。

  被“傍”企业受惠明显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的博弈,被傍的企业疲于打假,终端为高利润而折腰,监管部门则受限于人力、物力而有心无力。因此,冒充药品的非药品堂而皇之登台亮相,扰乱市场,让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受损。

  据有关监管部门人士介绍,经过持续整顿,目前市面上以非药品冒充药品主要是包装、名称与药品相同或相似,但批准文号为健、消、卫类的产品,而其中又以中成药类的保健食品居多。

  广西鸿博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鸿表示,国家此次加强药品零售的经营规范对正规药品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被“傍”最多的中成药受惠会比较明显。

  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志彪也认为,上述《通知》的实施将对正规药品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药品零售市场龙蛇混杂的现象,“国家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我们是完全赞同的,最起码也能给药店警示,无论从渠道还是从终端都会有所顾忌。”

  然而,由于以非药品冒充药品存在时间较长,而零售药店更是数量多、分布广,因此也有不少企业对该通知能否取得显著成效表示担忧。

  香港某药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的药店有十几万家,而且以非药品冒充药品一般都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药店泛滥,无形中增加了执法的成本和难度。”

  李鸿也认为,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且部分地区存在地方保护的行为,很难一下子打击下去,所以规范市场具体成效是放大还是放小需要看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度。

  严志彪则告诉记者,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关键还是看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否则只能算一纸空文。他认为,批准文号不严谨也是非药品冒充药品猖獗的原因之一,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批号的监管。

  另有企业人士分析指出,光从零售药店进行打击治标不治本,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从生产源头开始抓。

  不过,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摸底调查,并开始与相关部门协作进行查处;全国多个地区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已经召开相关打假会议,将联合企业进行彻底打假。另外,浙江、江苏、湖北等地监管部门也将出台新规,并联合工商部门采取相关的查处行动。
作者: 2009-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