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专题医疗卫生改革

专家提出“高薪养医”或可解决看病难问题

来源:health.sohu.com
摘要:在医药不分的体制下,传统的招标只招的是“入场券”,而医生的处方权决定了病人最终使用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而简单的医药分开,医院、医生的收入得不到合理补偿,将会出现医院积极性不强、医生怠工,最终导致病人“看病难”。笔者试图从香港高薪养廉找到借鉴,在“医药分开”前提下,形成高薪养医,政府补贴的新补偿机制,......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转自:《医药经济报》

  医改实行多年,但“看病难,看病贵”仍广受大众诟病,根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医药不分的体制下,传统的招标只招的是“入场券”,而医生的处方权决定了病人最终使用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而简单的医药分开,医院、医生的收入得不到合理补偿,将会出现医院积极性不强、医生怠工,最终导致病人“看病难”。笔者试图从香港高薪养廉找到借鉴,在“医药分开”前提下,形成高薪养医,政府补贴的新补偿机制,同时辅以廉政建设保障,实现政府小投入,撬动公众大利益,解决医疗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当前药品价格久降不下,确实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一是医院财政投入不足。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报告指出,目前政府投入约占医院收入的10%。甚至有些地方公立医院也需要通过“资金自筹”来扩建大型基建项目。药品收入是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医院没有药品降价的动力。二是医生“阳光收入”不足。目前,绝大多数主治以上医师的正常收入每月不超过4000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收入已突破每月3500元,与具有职称的医师“阳光收入”相当。正因如此,一些医生才会去拿红包,吃回扣,多用药,用贵药,通过“转移支付”,将“灰色收入”视为“合理补偿”。

  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就必须实行“医药分开”,让医生的处方权不与药品经济利益挂钩,同时,还需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为医院提供正常的运行经费,提高医护工作者的阳光收入。

  经济学者汪丁丁在《财经》杂志撰文指出:“为了使医师遵守其希波拉底誓言,就应该使他获得与创造价值相应的合法收入。”航空公司之所以给飞行员高薪,主要是为了乘客安全,让飞行员脑子里只考虑飞行。同理,我们之所以给医院补贴,让医生获得高薪,也是想让他们脑子里只考虑看病,而不要考虑如何赚钱来养家糊口。

  以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薪酬为例,他们形成了一种“高薪养廉”的保障机制,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和高薪制,工作稳定而优厚。同时,香港的廉政公署通过严厉的惩罚措施,有效地威慑了贪腐分子。香港廉署成立30多年来,调查案件超过7万件。通过打击曾被认为是“灰色地带”和“润滑剂”的商业潜规则,廉署使香港商界认识到,没有“回扣”的商业环境同样可以赚大钱,而且全社会都可因之节省成本。

  因此,政府投入高薪辅以廉政建设,是解决公共医疗服务的较好方式。施行“高薪养医”,同时辅以必要的廉政建设,并有效利用各种监察手段(如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检查等),改变与医生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局面,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增强对医生寻租等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对医生的威慑强度,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其不当行为,从而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笔者认为其产生的效果如下:

  一是规范“公益化”,还病人权益。

  通过“高薪养医”,处方费的一半由政府“买单”,另一半由患者支付,使医生获得与其职业相当的收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技术服务收费,规范了医院“公益化”运行。让“阳光收入”成为收入的主导,化“暗箱操作”为透明交易,没有“大处方”和不透明的“回扣”,使药品采购和用量按照市场实际需求,采购疗效较好、价格合理的药品,而不是价格又贵、疗效一般的“公关药”,还病人合理健康用药权益。

  二是增政府投入,降公共损失。

  通过高薪养医,政府补贴,看似政府的投入增加了,公众在为医院的投入和医生的高薪买单。然而,政府对医院和医生的这部分投入,要低于原来的灰色收入,因为加强监管情况下,这部分投入的“阳光化”,会让医院和医生放弃不当手段获取灰色收入,这部分灰色收入,又只是公众因“用错药,买贵药”而损失的社会公众利益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可以说,是政府的小投入换来公众的大回报,政府也将是最终的受益者。

  “高薪养医”是一种补偿机制的矫正。这种补偿是将政府的小投入撬动了公众利益的大节省。但“高薪养医”的具体落实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不仅需要适度提高对医院的投入和医生的收入以满足其合理需求,而且也需要监察部门提供有力保障,增强廉政建设,完善医药相关制度建设及提高队伍素质。

作者: 2012-8-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