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我国男性精液质量不容乐观
然而近年的报道却反映出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广州市第二医院生殖助孕中心的统计,广州市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数量从50年前的1亿至2亿个,减少到了目前的6000万至1亿个。
上海市人类精子库在接受志愿者捐献精子时也发现,只有20%的捐献者精子能通过严格检验。在最早有意向上海市人类精子库捐献精子的七百多名志愿者中,85%以上都是在校大学生,多数人精子不合格,主要表现为精子少、存活率低、活跃性差。
有关部门的另一项调查数据是: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相比,在北京市从未有过性交史的青年每毫升精液含精子数目下降一半以上,精液量下降20%以上,每次排射精子总数下降65%以上,精子活动力下降25%以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下降20%以上。
有一个台湾教授研究了台湾省成年男子精液质量,发现在过去的50年内呈直线下降趋势,人均精子数目减少了一半。该教授在公开刊物上提醒后人,将来有一天可能会出现“无精危机”。与此同时,精子的质量也在悄然衰退。畸形、劣质精子的比例在增多,其活力、穿透力、致孕率在不断地下降,这也就导致男性不育的比例逐年增加。有统计表明,1960年因为不育而寻求咨询的男性只占8%,如今则高达40%以上。上世纪70年代男女不育症患者的比例为3比7,90年代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比1。
公认的结论,未确定的证据。“虽然男性精液状况逐渐下降的科学猜测基本被世界医学界所承认,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足够的严谨证据来证明这个猜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应禄教授指出,“目前认可的证据还都是偶然性的或者不是结论性的。要得到科学、完善、严谨的结论还需要通过合理设计研究课题、协作和投资研究等手段,来明确男性生殖健康方面的相关问题,以避免我们后代的生育能力与生殖健康受到损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生殖医学中心负责人熊承良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中国产生的科研结论都是从很局部的数据中得到的,这并不能反映我国整体的男性精液,甚至不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真实状况。“很多成果建立在早先一些文献提供的数据基础上,并没有做一个很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各项研究检测的方法,检测手段也不够统一与标准,检验过程与人员也没有经过统一化,这样得出的结论都不具有足够的科学性、权威性、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