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健康生活育儿宝典婴幼儿

儿童疝的由来及治疗

来源:www.bjtcm.gov.cn
摘要:腔镜术式治疗儿童疝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儿童的常见疾病之一,系胎儿期腹膜鞘状突随睾丸下降时未闭合所致。少部分患儿在一岁半之前经过保守处理有自愈的可能,但是绝大多数患儿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14岁以下儿童疝的术式选择目前学术界的观点是一致的—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虽然效果确切,但手术切口相对......

点击显示 收起


腔镜术式治疗儿童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 是儿童的常见疾病之一,系胎儿期腹膜鞘状突随睾丸下降时未闭合所致。疝囊同精索的关系密切, 尤其在内环口的远端。少部分患儿在一岁半之前经过保守处理有自愈的可能,但是绝大多数患儿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14岁以下儿童疝的术式选择目前学术界的观点是一致的—疝囊高位结扎术。

  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虽然效果确切, 但手术切口相对较长,患儿术后疼痛较为明显,而最关键的也是家长最担心的是剥离疝囊时精索损伤大!因为疝囊远端和精索的关系十分紧密,儿童本身精索就很细小,在开放手术分离时易伤精索,严重者可以造成睾丸血供不良或者影响生育。腹腔镜手术直接经腹腔缝合内环口, 毋须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不破坏提睾肌、不游离精索,因而可避免因血管神经损伤,精索的干扰轻, 手术操作简单。术中还以探查对侧内环情况,如发现隐性疝可以直接予以结扎,既避免了患儿二次手术的痛苦, 也节省了手术费用, 所以说腹腔镜对双侧疝及隐性疝有独到的优越性。腔镜术式术后感染率低, 切口疤痕小且美观,容易被广大患儿家长接受。目前针对儿童疝开展并推荐进行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如今孩子都是一个,全家上下对孩子的关注那是无微不至,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小肚子下面会出现一个鼓包,到医院检查医生会告诉家长这是儿童疝。

  这个小鼓包一般都是家长在孩子哭闹、洗澡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表现为小肚子下面,靠近大腿根部一个突出的鼓包,一般很柔软,大小不一,用手一推大多可以退回去,孩子平躺的时候鼓包也会消失,还有相当一部分男孩子的鼓包可以向下突出进入阴囊。极个别情况会突然出现而且鼓包不能推回,这是个危险信号,必须尽快医院就诊。

  鼓包是什么呢?儿童疝!就是俗称的小肠串气。儿童之所以得疝气的原因是先天发育问题,儿童疝多见于早产儿和男孩,女孩子也有,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因为男孩子在出生前1个月的时候,睾丸会从腹腔沿着腹股沟区下降至阴囊内,随之形成的腹膜孔洞叫鞘状突,会自行闭合,要是鞘状突闭合不良或者根本就没有闭合,在腹股沟区就会形成一个先天的孔洞,那么孩子出生后,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就会有腹腔内的肠管或者网膜从这个洞钻出来,在小肚子下面表现为一个以推回去的鼓包,这就是儿童疝,在孩子哭闹、站立、下蹲用力的时候腹压增高,鼓包会比较明显。女孩子在哪个部位是子宫圆韧带,个别情况也会发生疝。

  儿童疝的发病年龄不定,伴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几岁都有可能,还有一部分可以到成年后发病。发现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应该尽快到医院找医生予以确诊,对于儿童疝目前的治疗原则是1岁半以内不严重的可以保守治疗,就是自己制作一个类似于紧身小短裤样的疝气带给孩子穿上,在孩子哭闹时家长有意识的用手压迫一下鼓包的位置,予以保护,一部分孩子有自愈的可能。要是超过1岁半没有自愈或者鼓包又加重,那就要手术治疗了。

  手术治疗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找到那个洞口,用一根丝线把洞口结扎就可以了,这叫疝囊高位结扎术!有两种方式,一是开刀,从外面向里分离寻找洞口,并给与结扎,一是腹腔镜手术,在腹壁打个小洞,使用腹腔镜直视下,从腹腔里面在绝对高位将洞口结扎。我们现在对于儿童疝均采用腹腔镜手术,这种术式虽然对医生要求高,但是患儿恢复快、复发低、副损伤小。

  儿童疝患者不可以使用普通的聚丙烯补片修补,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张力疝修补,因为聚丙烯补片有一定的挛缩率,孩子身体发育生长后身高的变化会引起疼痛。

  有一种情况是需要十分注意的,就是这个鼓包在孩子突然用力或者大声哭闹的时候突然加大,而且不能推回去!这叫嵌顿疝!就是鼓出来的东西被卡在洞口外边回不去了,这是一种危险情况,严重的会引起肠管坏死危及生命,必须立即就诊,千万不要过度用力推按鼓包。

 

(来源: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 王明刚)

 

作者: 2010-1-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